
細細研磨。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醴酪》:“打取杏仁,以湯脫去黃皮熟研,以水和之,絹濾取汁,汁唯淳濃便美。”《雲笈七籤》卷六八:“出金砂於鉢中,和硫黃熟研,卻入於鼎中固濟。”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四十:“作米粉法:大甕中多著冷水以浸米……熟研以水沃攪之,接取白汁,絹袋濾著别甕中。”
“熟研”是一個由“熟”和“研”組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四方面解析:
字義解析
詞彙結構
“熟”修飾“研”,整體表示“反複、仔細地研磨”,強調動作的徹底性和精細度。例如古代文獻中描述加工杏仁時需“熟研以水和之”,即需将杏仁徹底碾碎成漿。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農書、醫藥或道教典籍,如: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工藝領域(如傳統墨錠制作、中藥炮制等),日常表達更傾向使用“研磨”“搗碎”等詞彙。
建議: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研磨工藝的具體操作,可查閱《齊民要術》或《天工開物》等古籍原文。
《熟研》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熟悉地、深入地學習、研究。
《熟研》的部首是“石”(shí),拆分為石(dàn)和研(yán)兩個字。
石的筆畫數為五畫(一橫、一豎、一橫、一撇、一點),研的筆畫數為十三畫(一撇、一橫、一捺、十一點)。
《熟研》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易》。其中一爻的卦辭是“熟熟皆有終,言矣哉!”意思是“經過深入的研究,就能明白所有事物的結局,真理被揭示出來的話說出來了!”
《熟研》在繁體中保留了原始的寫法,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熟研》中的“熟”字,在古代寫作“熟”,表示成熟、熟悉的意思;而“研”字在古代寫作“硏”,表示研究的意思。
他在學習中能夠熟研各個知識點。
他對這個領域非常熟研,是個專家。
組詞:研究、研習、鑽研。
近義詞:深入學習、精研、仔細琢磨。
反義詞:淺嘗辄止、一知半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