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境的意思、沟境的详细解释
沟境的解释
指国界,边界。《墨子·天志下》:“大国之君……攻伐无罪之国,入其沟境,刈其禾稼,斩其树木。” 张纯一 集解引 尹知章 曰:“国境设沟以限之,因云沟境。”
词语分解
- 沟的解释 沟 (溝) ō 流水道:水沟。山沟。沟渠。壕沟。沟壑。沟谷。深沟高垒。 像沟的东西:车沟。瓦沟。交通沟。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境的解释 境 ì 疆界,边界:境界。国境。入境。出境。边境。 地方,区域,处所:无人之境。佳境。环境。身临其境。 状况,地步:境况。顺境。逆境。困境。事过境迁。境遇。意境。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沟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田地或区域的边界、界限,尤其特指由沟渠划分形成的田界或地域分界。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进行详细解释,并引用权威典籍作为参考:
-
核心释义:
“沟境”由“沟”与“境”二字组合而成。
- 沟 (gōu): 本义指田间的水道、沟渠。《说文解字·水部》:“沟,水渎也。广四尺,深四尺。” 在土地划分中,“沟”常作为区分不同田块或区域的标志物。
- 境 (jìng): 本义指疆界、边界。《说文解字·土部》:“境,疆也。” 引申指区域、地方。
因此,“沟境”合起来,字面意思即为“以沟渠为标志的边界”,或“由沟渠划分出的区域界限”。它强调的是利用人工开凿的沟渠作为划分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不同行政区域边界的标志。
-
具体内涵与应用:
该词主要用于古代农业社会或土地制度相关的语境中,描述通过挖掘沟渠来明确划定土地范围的行为或结果。例如:
- 在井田制或类似的土地分配制度下,“沟境”指划分公田、私田或不同农户土地的沟渠界限。
- 在疆域划分上,“沟境”可指利用自然或人工沟壑作为国与国、行政区与行政区之间的分界线。
- 其核心在于强调“沟”作为物理标识对“境”(边界)的界定作用。
-
古籍例证与权威参考:
- 《周礼·地官·小司徒》郑玄注: 在解释古代土地经界制度时,郑玄(东汉经学家)的注解虽未直接使用“沟境”一词,但系统阐述了沟洫(沟渠)在划分“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等不同层级田界中的作用,是理解“沟境”概念的重要背景。其思想体现了利用沟渠确立田界(即“沟境”)的实践。来源:《周礼注疏》(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十三经注疏》)。
- 《说文解字》相关释义: 许慎(东汉文字学家)对“沟”和“境”的训诂(见上文),为理解“沟境”的词义构成提供了最基础的语源学依据。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可参考中华书局影印本)。
- 清代考据学著作: 清代学者如程瑶田在《沟洫疆理小记》等研究古代沟洫制度的著作中,对利用沟渠划分田界(即“沟境”)有更详尽的考证和论述。来源:程瑶田《通艺录》(包含《沟洫疆理小记》)。
“沟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指以沟渠作为标志或手段划分出来的田地或区域的边界、界限。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特别是农业管理中,利用水利工程(沟渠)进行土地划分和疆界确定的实践。其权威释义和用例主要见于古代经学注疏(如郑玄注《周礼》)、字书(如《说文解字》)及后世研究古代土地制度的考据学著作(如程瑶田的著作)中。
网络扩展解释
“沟境”是一个存在多重解释的词语,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
国界/边界说(主流解释)
根据《墨子·天志下》的记载,“沟境”指古代国家边境,因在国境线上挖掘沟渠作为界限而得名。例如:“大国攻伐无罪之国,入其沟境”即描述入侵他国边界的行为。
-
困境说(少数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处于困境无法脱身”,但此释义未见于古籍用例,可能与字面联想(“沟”象征困境)有关,需谨慎使用。
建议参考方向:
- 研究古代文献(如《墨子》)时,应采用“国界”的释义;
- 若现代语境下使用,建议优先查询权威古籍词典,并注意该词在古代文献与现代解释中的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媕娿骜好悲秋朝钟暮鼓驰传赤泥祠祝弹驳雕颜反腐倡廉丰禨赶赴赶鞘割刿古成浩然之气鹤翼围欢虞花样翻新挥澣回九胡椒酒火镰降日交运津发谨告技穷旧防九原可作倦劳举世闻名看不上,看不上眼空门子狂妄自大苦根灵汤履险如夷马场暮境嗯哪牛顿畔臣蟠龙卧虎抛离评衡噗哧卿辅寝皮食肉跧伏生眼食盒水仙王书库弹压廷策五大洲物如闲洁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