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鬥嘴的意思、鬥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鬥嘴的解釋

(1) [quarrel;bicker]∶争吵

(2) [talk glibly]∶互相耍嘴皮子,開玩笑

詳細解釋

亦作“鬭嘴”。1.争吵。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三折:“ 王樞密 這姦賊,敢和咱鬭嘴。” 夏衍 《秋瑾傳》第一幕:“男孩帶跳帶竄地進來,但是看見他父母沉着臉鬥嘴,也隻能呆着不做聲了。”

(2).耍嘴皮子。 楊朔 《三千裡江山》第五段:“這孩子機靈的出奇。臉蛋紅紅的,帶着股稚氣,專好嘻皮笑臉跟人鬥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鬥嘴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雙方因意見不合或故意挑逗而發生口角争執,多用于口語場景。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其詳細解析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争吵辯駁

    指人與人之間因瑣事或觀點分歧而發生言語沖突,常帶有互不相讓的情緒色彩。

    例:鄰居常因樓道雜物問題鬥嘴,鬧得不太愉快。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戲谑性争辯

    在非敵對語境下,雙方以輕松、調侃的方式互相反駁,多用于親友間玩笑。

    例:姐弟倆一邊下棋一邊鬥嘴,引得父母發笑。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二、詞義延伸與特殊用法

  1. 曲藝表演形式

    在傳統曲藝(如相聲、雙簧)中,“鬥嘴”特指演員通過快速對白制造笑料,強調語言機鋒與節奏感。

    例:這段相聲的“鬥嘴”環節,捧哏和逗哏的默契配合赢得滿堂彩。

    來源:《中國曲藝藝術詞典》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年。

  2. 方言差異

    部分地區(如吳語區)将“鬥嘴”引申為“鬥氣”“鬧别扭”,隱含持續性的情緒對立。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


三、詞性及使用場景


四、同義詞辨析

詞彙 情感色彩 差異點
鬥嘴 中性偏輕松 強調言語交鋒的即時性
口角 貶義,較激烈 多指升級為糾紛的争吵
擡杠 貶義,固執己見 側重無理強辯

來源:《應用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0年。

網絡擴展解釋

“鬥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争吵
    指因意見不合或矛盾引發的言語沖突,通常帶有情緒化表達。例如:“兩人常為瑣事鬥嘴怄氣。”
    該用法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如元代雜劇《謝金吾》中“敢和咱鬭嘴”,以及夏衍《秋瑾傳》中描述的鬥嘴場景。

  2. 耍嘴皮子或開玩笑
    指以輕松、幽默的方式互相調侃或開玩笑,不含惡意。例如:“朋友間取笑鬥嘴是常事。”
    楊朔在《三千裡江山》中提到的“機靈孩子”便屬于此類語境。


二、用法與示例


補充說明

“鬥嘴”與“鬥口”易混淆,但後者多指北鬥星鬥柄或建築術語(如清代鬥口制),僅在方言中偶指吵嘴。使用時需注意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按幾淲池弊絶風清逼疽疽朝三暮四稱聲翠冠刀人鬥形紋獨茅耳習目染方流放牛霏霜匪徒逢門子奮褎否剝膚敏購置乖唇蜜舌桄面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谷城翁含糊不明黃麂澴潆家常急刻敬愛謹養金鑰舊态複萌俊味咖啡琅環冷敷理思茂渥拿敗頻度傾語旗焰屈慮壤界熱衷上通生長點射殺探骊珠頭肚讬賴瓦解冰泮汪濊望夷問當文責無為謂縣知事小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