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送酒的意思、送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送酒的解釋

(1). 南朝 宋 檀道鸾 《續晉陽秋》:“ 陶潛 九月九日無酒,於宅邊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人望見白衣人,乃 王弘 送酒,即便就酌而後歸。”後因以為典。 唐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詩:“共知不是 潯陽郡 ,那得 王弘 送酒來。” 元 盧摯 《沉醉東風·重九》曲:“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明 何景明 《登堅山寺絕頂真武廟》詩之二:“不盡登高興,無人送酒來。”

(2).奉酒;敬酒。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曰:‘遣 緑竹 取琵琶彈,兒與少府公送酒。’” 元 史九敬先 《莊周夢》第一折:“小生平生愛的是花酒,不知怎麼説,若是有彈唱的送酒,小生也吃不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這裡送酒安席,一應規矩, 趙老頭兒 全然不懂。”

(3).下酒;佐酒。 唐 裴铏 《傳奇·甯茵》:“及局罷而飲,數巡, 寅 請備脩脯以送酒。” 葉靈鳳 《能不憶江南·碧玉一般的莴苣》:“這是我們家鄉獨有的特産,是送粥的妙品,同時也是一種可以送酒的小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送酒”一詞在不同語境和文化背景中有多重含義,綜合各權威來源可總結如下:

一、典故與曆史含義

  1. 陶淵明典故:源于南朝《續晉陽秋》記載,陶淵明重陽節無酒,友人王弘派白衣人送酒,後演變為表達知音情誼的典故。如唐代李商隱詩句“空教楚客詠江蓠,芳草王孫憶路歧。自歎馬卿常帶病,還嗟李廣不封侯。豈令玄度香氛老,應有文君送酒來。”
  2. 敬酒禮儀:古代指宴飲時主動為賓客奉酒,如《官場現形記》描述的“送酒安席”禮儀,體現主客尊卑關系。

二、文化象征意義

  1. 情感聯結:酒作為溝通媒介,常用于婚禮、節慶等場合傳遞祝福,如紅酒象征“長長久久”,白酒寓意“事業長久”。
  2. 禮儀載體:在傳統禮節中,酒承載敬意與關懷,如婚禮敬父母酒、節日長輩為晚輩斟酒。
  3. 身份象征:酒的價值和品類常反映送禮者的經濟實力,高端酒品兼具收藏價值,如茅台、五糧液等。

三、現代延伸含義

“送酒”從典故發展為兼具禮儀、情感與實用價值的文化符號,其核心是通過物質載體傳遞精神層面的尊重與祝福。需注意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曆史典故多用于文學,現代送禮則側重社交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送酒

《送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是“辶”和“酉”,筆畫總數為13畫。

“辶”是一個邊旁部首,表示與行走相關的意義。而“酉”則是一個獨體字,表示酒或酒器。

《送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現在《詩經·鄭風·蓼蕭》中:“雖無禮器,我行不以。子所依止,無維船梯。送酒如何,聊以狂飲。”這裡的“送酒”意為給人送酒。

在繁體字中,“送酒”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據《說文解字》記載,酒字的古代寫法為“酉人口”,其中的“酉”即為“酒”字的意思。

《送酒》這個詞可以用在許多例句中,例如:“他今天去了朋友的生日宴會,特意帶了一瓶好酒去送酒。”這裡的“送酒”表示贈送酒品。

在其他相關詞中,可以組成“送酒風”、“送酒錢”、“送酒讓”等詞語。

與“送酒”有關的近義詞有“贈酒”、“饋送”等表達方式。而反義詞則可以是“收酒”、“接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