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直的意思、疏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直的解釋

亦作“疎直”。亦作“踈直”。正直,坦率;粗疏率直。《孔叢子·陳士義》:“夫 東閭子 外質頑拙,有似疏直,然内懷容媚諂鬽,非大丈夫之節也。”《三國志·吳志·虞翻傳》:“ 翻 性疏直,數有酒失。”《新唐書·劉蕡傳贊》:“ 蕡 與諸儒偕進,獨譏切宦官,然亦太疏直矣。” 明 方孝孺 《又上蜀府啟》:“竊念平生野性踈直,為文亦多激切,少溫婉之韻。”《明史·文苑傳四·焦竑》:“ 竑 既負重名,性復疎直,時事有不可,輒形之言論。”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 鼂錯 、 賈誼 ﹞為文皆疏直激切,盡所欲言。”

亦作“疎直”。亦作“踈直”。上疏直陳。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三》:“京官三品以上擅自抄劄,内外恟恟。 商公 疏直十罪以聞,上不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直"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構成

"疏"本義為疏通、疏導,《說文解字》釋作"通也"(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後延伸出稀疏、粗疏等義;"直"則指不彎曲,《廣雅·釋诂》注"正也"(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二字組合後産生新的複合義項。

二、文獻釋義

  1. 正直坦率:明代焦竑《玉堂叢語》載"性疏直,遇事敢言",此處指性格率真不僞飾,屬于行為品性層面的表述。
  2. 行文簡樸: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評韓愈詩"疏直之氣勝",形容文風質樸直白,強調語言表達的簡潔性特征。
  3. 植物形态:農學典籍《齊民要術》提及"枝條疏直者宜為材",描述植物枝幹間距較大且筆直的生長狀态,屬于具象化物理特征描寫。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其詞義演變印證了漢語複合詞"由實轉虛"的發展規律,即從具體物象描述轉向抽象品格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疏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解釋

核心含義

  1. 正直、坦率:指為人真誠直爽,不掩飾情感或觀點。例如《孔叢子·陳士義》提到“有似疏直”,形容表面粗疏但内在正直()。
  2. 粗疏率直:帶有一定負面色彩,指性格過于直率甚至缺乏細緻考量。如《三國志》中記載虞翻“性疏直,數有酒失”,說明其言行直率但可能失當()。

文獻用例

用法與近義詞

“疏直”一詞兼具“正直坦率”與“粗疏直接”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色彩。在曆史文獻中,它常被用于描述性格鮮明的曆史人物,既體現其真誠一面,也暗含行事不夠周全的批評。

别人正在浏覽...

愛樂被告邊戎捕獵钗頭符車蕃搭搭撒撒動覺兜得轉二進耳舍方侯風靡雲蒸風威浮飾歸壹懷利荒人回忌将承疾憤激讦機事不密踡曲空門士臉蛋裡脊靈顯律準莽蒼蒼姏姆冒進明降耐受力頩頰辟色婆歡喜青純瓊林玉樹漆椀铨録去就任姒日來月往三十六鱗沙濾池砂糖魚兒石虛中失音逃堯甜冰梯山架壑托僞唾液腺土腔魏觀問知相遇銷子颉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