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直的意思、疏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直的解釋

亦作“疎直”。亦作“踈直”。正直,坦率;粗疏率直。《孔叢子·陳士義》:“夫 東閭子 外質頑拙,有似疏直,然内懷容媚諂鬽,非大丈夫之節也。”《三國志·吳志·虞翻傳》:“ 翻 性疏直,數有酒失。”《新唐書·劉蕡傳贊》:“ 蕡 與諸儒偕進,獨譏切宦官,然亦太疏直矣。” 明 方孝孺 《又上蜀府啟》:“竊念平生野性踈直,為文亦多激切,少溫婉之韻。”《明史·文苑傳四·焦竑》:“ 竑 既負重名,性復疎直,時事有不可,輒形之言論。”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 鼂錯 、 賈誼 ﹞為文皆疏直激切,盡所欲言。”

亦作“疎直”。亦作“踈直”。上疏直陳。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三》:“京官三品以上擅自抄劄,内外恟恟。 商公 疏直十罪以聞,上不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解釋

核心含義

  1. 正直、坦率:指為人真誠直爽,不掩飾情感或觀點。例如《孔叢子·陳士義》提到“有似疏直”,形容表面粗疏但内在正直()。
  2. 粗疏率直:帶有一定負面色彩,指性格過于直率甚至缺乏細緻考量。如《三國志》中記載虞翻“性疏直,數有酒失”,說明其言行直率但可能失當()。

文獻用例

用法與近義詞

“疏直”一詞兼具“正直坦率”與“粗疏直接”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色彩。在曆史文獻中,它常被用于描述性格鮮明的曆史人物,既體現其真誠一面,也暗含行事不夠周全的批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直的意思

疏直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的性格态度直爽而豪放,不拘小節,不作做作的表情。

疏直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直的部首是疏字的疒部,同時也包含直字的目部。它總共有11個筆畫。

疏直的來源

疏直一詞最早見于《紅樓夢》一書中,形容賈府的賈政為人疏直,心直口快。

疏直的繁體

疏直的繁體字為疏植。

疏直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疏直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确切的寫法已經無法考證。

疏直的例句

他疏直的性格使他在朋友中非常受歡迎。

疏直的組詞

疏氣、疏解、疏浚、疏散等。

疏直的近義詞

直率、豪放、大度。

疏直的反義詞

拘謹、矜持、圓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