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忠的意思、公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忠的解釋

公平忠實;盡忠為公。《莊子·天地》:“吾謂 魯 君曰:‘必服恭儉,拔出公忠之屬而無阿私,民孰敢不輯!’” 成玄英 疏:“拔擢公平忠節之人。”《韓非子·三守》:“羣臣持祿養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謂明劫。”《後漢書·張酺傳》:“左中郎将 何敞 及言事者多訟 酺 公忠,帝亦雅重之。” 唐 高適 《酬裴員外以詩代書》詩:“ 樂毅 吾所憐,拔 齊 翻見猜; 荊卿 吾所悲,適 秦 不復迴。然諾多死地,公忠成禍胎。” 茅盾 《子夜》五:“他心裡佩服 吳荪甫 的調度真不錯,同時忍不住也來發表一些公忠愛國的意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背景:

1.基本釋義

2.詳細解釋

3.使用場景

4.曆史意義與現代演變

5.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公忠”融合了公正與忠誠的雙重内涵,既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也是社會倫理的重要規範。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莊子》《韓非子》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忠

《公忠》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詞彙,表示一個人對國家、社會有忠誠和公正的行為和品質。下面将逐一介紹關于《公忠》的拆分部首和筆劃、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忠》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的部首為“八”,總共有四個筆劃;的部首為“心”,總共有七個筆劃。

來源

《公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儒家倫理觀念中,一個人應該有愛國心、忠心耿耿的品質,為國家和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繁體

在繁體中,公忠的寫法為「公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公忠可寫作「公忠」。漢字的寫法多次演變,古代的寫法形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對于家族的事務始終非常公忠,從不私利私心。

2. 這位政治家一直以來以公忠的形象示人,受到了廣泛的尊敬。

組詞

《公忠》可以組成其他詞彙,如:公正忠誠公義等。

近義詞

與《公忠》意思相近的詞彙有:忠誠忠心正直

反義詞

與《公忠》意思相反的詞彙有:私心不忠奸詐等。

總之,《公忠》代表着一個人對國家和社會的忠誠和公正行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個詞彙,我們可以理解到中國古代文化中培養忠誠和正直品質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