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名。 宋 王質 《林泉結契》卷一:“山樂官,身全褐,能作歌音,又能作拍彈音如喤囉者,聲清輭,性極從容。” 宋 周文璞 《山樂官》詩:“山樂官,爾誰魂?逃河入海俱奔奔。” 明 馮時可 《雨航雜錄》卷下:“山樂官似金雀,聲如簫管。”亦省稱“ 山樂 ”。 唐 許渾 《題舒女廟》詩:“山樂來迎去不言,廟前高柳水禽喧。” 宋 蘇轍 《新種芭蕉》詩:“蕭騷暮雨鳴山樂,狼藉秋霜脫弊衣。”
“山樂官”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鳥類名稱(主要釋義)
成語引申義(較少見或現代解釋)
注意:在古籍和權威詞典(如漢典)中,“山樂官”主要指鳥類;作為成語的用法可能為現代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山樂官》是一種古代樂舞的名稱,屬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山鬼舞蹈,起源于古代的山神崇拜活動。
《山樂官》這個詞由三個部首組成:山字的部首是山(⼉),樂字的部首是亅(丨),官字的部首是宀(宀)。總共有17個筆畫。
《山樂官》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樂記》中,記載着古代宮廷中舉行山神祭祀儀式時所演奏的舞蹈樂曲。山樂官具有神秘而威嚴的氛圍,旨在向山神表示敬意和祈福。
《山樂官》的繁體字為「山樂官」。
在古代,「山樂官」的漢字寫法為「山樂官」。樂為樂字的古體,字形更為繁複,官字的形狀也有所不同。
古時宮廷中,每逢山神祭祀之日,舞蹈演奏《山樂官》,以祈求豐收和平安。
山樂、樂官
山樂宮、山樂廟
非山樂官、其他樂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