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鈔的意思、寇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鈔的解釋

亦作“ 寇抄 ”。劫掠。《後漢書·東夷傳·夫馀》:“至 安帝 永初 五年, 夫餘王 始将步騎七八千人寇鈔 樂浪 ,殺傷吏民,後復歸附。”《陳書·世祖紀》:“ 侯景 之亂,鄉人多依山湖寇抄, 世祖 獨保家無所犯。”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釁始》:“ 江 、 浙 、 山東 沿海寇鈔之禍起于 嘉靖 閒,歷數十年而後定。”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二節:“ 回纥 無君長,居無恒所,隨水草流移。善騎射,以寇抄為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寇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寇鈔”讀作kòu chāo,意為攻劫掠奪,即通過武力進行劫掠的行為。該詞也寫作“寇抄”,屬于同義異形詞。

二、字義解析

三、曆史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1. 《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夫餘王将步騎七八千人寇鈔樂浪,殺傷吏民。”
  2. 《陳書·世祖紀》提到戰亂時“鄉人多依山湖寇抄”。
    可見“寇鈔”多用于描述邊境侵擾或戰亂中的劫掠行為。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語境,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對古代戰争、邊疆沖突的叙述中。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後漢書》《陳書》等史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寇鈔的意思

寇鈔(kòu chā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劫掠、搶奪財物,通常指海盜、強盜或盜賊所進行的搶劫活動。

寇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寇鈔的偏旁有寇(kòu)和鈔(chāo)兩個部首。寇的拆分部首為宀,鈔的拆分部首為钅。

寇鈔的總筆畫數為20畫,其中寇的筆畫數為6畫,鈔的筆畫數為14畫。

寇鈔的來源

寇鈔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指的是軍隊或盜賊對城市或村莊進行搶劫、劫掠的行為。在古代社會中,戰争和盜竊活動時有發生,寇鈔一詞就是用來描述這類行為的。

寇鈔的繁體字

繁體字中,寇鈔分别是寇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寇鈔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如《說文解字》中寇的寫法為寇,鈔的寫法為朝。

寇鈔的例句

1. 無辜的村民們成了寇鈔的犧牲品。

2. 他們成功地擊退了一支來犯的寇鈔。

寇鈔的組詞

寇賊、寇盜、寇犯、寇掠等。

寇鈔的近義詞

海盜、強盜、盜賊、土匪。

寇鈔的反義詞

守法、保護、安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