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 春秋 末人,名 跖 ,居 柳下 (今屬 山東省 ),因稱 柳下跖 。 柳跖 為其省稱。曾被稱為 盜跖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此可以繼 柳跖 之告 夷 齊 矣。”或謂 柳跖 為 柳下惠 之弟。參閱《莊子·盜跖》。
根據文獻記載,“柳跖”是曆史或傳說中的人物,其解釋主要包含以下信息:
基本釋義
柳跖是春秋末期人物,本名跖,因居柳下(今山東省境内)而被稱作“柳下跖”,省稱為“柳跖”。他被後世稱為“盜跖”,可能與“盜”相關的傳說或評價有關。
文獻例證
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盜戶》中提及:“此可以繼柳跖之告夷齊矣。”此處借柳跖之名諷刺社會現象,側面反映其作為“盜”的象征意義。
曆史争議
關于柳跖的身份存在兩種說法:
備注
“柳跖”更多作為文學或哲學中的符號出現,實際曆史記載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其含義。
《柳跖》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列女傳》中的一個故事,并以其主人公的名字命名。拆分部首為木和足,筆畫數為11畫。
柳跖的繁體字為「柳躍」,在繁體中将「足」字的下部分改為「躍」。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柳跖」可以分别寫作「利精」。這種寫法與現代字形有所區别,但依然保留了原詞的意義。
柳跖是《列女傳》中一個富有智慧和膽識的女性,據說她能以舞蹈來表達自己的才華與情感。
柳跖主義、柳跖舞蹈、柳跖之才
垂楊才子、楊柳才子
平庸無趣、無才無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