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土貢和助祭之費。《漢書·嚴助傳》:“ 越 人名為藩臣,貢酎之奉,不輸大内。”《資治通鑒·漢武帝建元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貢者,以土産之物來貢也。酎者,三重釀醇酒也;味厚,故以薦宗廟也……言 越國 僻遠,既不輸土貢,又不輸酎金於中國,得其地無益也。”
“貢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貢”和“酎”兩部分組成,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地方向中央繳納的特定財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貢酎”是古代政治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概念,既包含地方對中央的物質供奉(貢),也包含祭祀相關的專項費用(酎),反映了政權統治與禮法制度的結合。如需進一步了解酎的釀造工藝或漢代酎金制度,可參考曆史文獻原文及注釋。
《貢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用于貢品的酒。
《貢酎》的部首是貝字旁,總共有13個筆畫。
《貢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社會。在古代,人們常常将酒作為禮品或貢品獻給君主或官員,以示敬意和親近。而《貢酎》就是這種用于貢獻的酒品的名稱。
《貢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貢釀」。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古時候的《貢酎》可以寫作「貢釀」,其中「貢」是貢獻、進貢的意思,「釀」是釀造、酒的意思。
他在宴會上送了一瓶珍貴的《貢酎》作為禮物。
與《貢酎》相關的組詞有:“貢品”、“貢獻”、“釀酒”等。
與《貢酎》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貢酒”、“貢品酒”。
與《貢酎》意思相反的詞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