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贡酎的意思、贡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贡酎的解释

谓土贡和助祭之费。《汉书·严助传》:“ 越 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贡者,以土产之物来贡也。酎者,三重酿醇酒也;味厚,故以荐宗庙也……言 越国 僻远,既不输土贡,又不输酎金於中国,得其地无益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贡酎是古代中国特有的祭祀与政治制度术语,由“贡”与“酎”二字复合而成,专指诸侯或地方向周天子进献的用于宗庙祭祀的醇酒。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贡”指进献物品,特指臣属或藩属向君主纳献;“酎”指经过多次重酿的醇酒。《说文解字》释“酎”为“三重醇酒”,强调其精酿特质。因此,“贡酎”即指诸侯按规定向天子进献的、用于重大祭祀的高品质酒醴。

  2. 制度背景与词源

    贡酎制度源于周代礼制,是“九贡”之一。《周礼·天官·酒正》载:“辨三酒之物……四曰酎。”郑玄注:“酎之言醇也,谓重酿之酒也。”《汉书·景帝纪》颜师古注进一步明确:“酎,三重酿醇酒也……天子以八月尝酎,诸侯王各出金助祭,谓之酎金。”可见“贡酎”不仅是献酒行为,更与“酎金”制度关联,是诸侯履行义务的象征。

  3. 文化象征与政治意义

    贡酎具有双重内涵:

    • 祭祀功能:作为祭祀天地祖先的“粢盛”(祭品),体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传统。
    • 政治纽带:通过定期的贡酎仪式,强化中央与诸侯的宗法关系。汉代“酎金律”规定诸侯需按封地人口献金助祭,若贡金成色不足则削爵,如《史记·平准书》载武帝藉此削弱诸侯。
  4. 文献例证与延伸

    《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祭以清酒,从以骍牡”虽未直用“贡酎”,但描绘了以酒牲祭祖的场景;《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责楚“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侧面反映贡物(含酒醴)对王室祭祀的重要性。后世如《后汉书·礼仪志》亦详载“酎祭”流程,印证其礼制延续性。


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周礼注疏》(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3. 班固《汉书·景帝纪》颜师古注(中华书局标点本)
  4.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中华书局标点本)
  5. 《春秋左传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贡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由“贡”和“酎”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地方向中央缴纳的特定财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组合词义

3.历史背景

4.文化意义

“贡酎”是古代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既包含地方对中央的物质供奉(贡),也包含祭祀相关的专项费用(酎),反映了政权统治与礼法制度的结合。如需进一步了解酎的酿造工艺或汉代酎金制度,可参考历史文献原文及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逼逼剥剥不效趁走迟顾丛兰大恭道职抵负地下水库帝友东敲西逼短程观察家国艰恒论徽网祸稔恶积家缘过活街坊家浄域金衣丹拘拆举例空明枯臞镴焊劳毁轠车冷凝器利己灵盘隆污蔍苴落发鲁瓢毛兽寐语悯悼捧腹大笑碰面清润全力以赴去故纳新人荒马乱人种儒藏三等九格慎愿饰节十字饼水陆韬迹隐智陶陶遂遂退课危视无稽五易闲错显大崄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