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闱的意思、貢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闱的解釋

科舉考試的地方。《舊唐書·王凝傳》:“ 凝 性堅正,貢闈取士,拔其寒俊,而權豪請託不行,為其所怒,出為 商州 刺史。”《宋史·範質傳》:“舉進士時, 和凝 以翰林學士典貢部,覽 質 所試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以十三,亦以其數處之。貢闈中謂之‘傳衣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貢闱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專指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科舉制度中的考試場所。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貢”指選拔人才,“闱”指科舉考場,合稱“貢闱”特指科舉時代舉行會試、殿試的專用建築群,即貢院。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新唐書·選舉志》記載:“每歲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而舉選不由館學者,謂之鄉貢,皆懷牒自列于州縣。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叙長少焉。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結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戶部集閱,而關于考功員外郎試之。”此制度下,貢闱成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核心場地。

從建築功能看,貢闱通常設有數千間獨立考舍(又稱“號舍”),按《天工開物》所述格局“作一字形聯排而建,每間深四尺,寬三尺”。考生需在此完成三場九日的封閉考試,期間不得離開,故清代文獻《欽定科場條例》特别規定貢闱須配置瞭望樓、水井及巡更制度。例如北京順天貢院遺址現存的《重修貢院碑記》記載:“東西列號舍八千有奇,中為明遠樓,置更鼓以嚴夜禁。”

在文化象征層面,貢闱衍生出“棘闱”“鎖院”等别稱,如宋代《夢溪筆談》載:“禮部貢院試進士日,設香案于階前,試官與舉人對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設位供帳甚盛,有司具茶湯飲漿。”這種制度化的考場形态,直至1905年科舉廢止才退出曆史舞台。當代學者通過《中國科舉制度通史》等著作,已系統梳理其作為“古代文官選拔核心空間”的曆史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貢闱”是漢語詞彙,讀音為gòng wéi(注音:ㄍㄨㄥˋㄨㄟˊ),其結構和含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貢闱指科舉考試的地方,即古代舉行科舉考試的場所,類似于現代的考場或貢院。


2. 結構與詞源


3. 文獻例證


4. 相關詞彙


5. 補充說明

“貢闱”一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以“貢院”代指科舉考場。其文化意義體現了古代中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科舉制度或相關術語,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守己棒子糊塗抱官囚禀付倡女癡笑穿繃春圃當巡電瓶車貂衣底死斷黑對值獨自個番滾滾紛梗風問富貴驕人負急複命公私荒親火石袋迦箅香嘉寵角量劫牢九息救助卷伴狙喜顆粒嶺海鸬鹚杓曼延毛囊梅粥内帑鬡須排捏攀附偏載溥将璞沈全真祛退染缸商儈侍教事款說引俗見鞀铎騰呼天人策天邑無塵子嫺麗嚣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