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化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發展概念,指通過技術革新、制度優化、文化進步等手段,推動國家或地區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實現向現代社會的轉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現代化建設以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旨在實現社會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它不僅包括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等物質層面的變革,還涉及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文化多元化等非物質層面的進步。
經濟現代化
政治現代化
社會與文化現代化
生态現代化
中國将現代化建設分為計劃經濟時期(1949-1978年)和市場經濟時期(改革開放後)兩大階段,強調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通過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實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
現代化建設是一個長期、動态的系統工程,需結合國情選擇發展路徑。例如,中國的實踐表明,通過制度優勢與科技創新,可在較短時間内實現多領域跨越式發展。更多細節可參考相關政策性文件或學術研究(如、)。
現代化建設是指國家或地區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而綜合的現代化改革和發展的過程。
現代化(㫃、125畫)建(廴、7畫)設(讠、11畫)
現代化建設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隨着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家開始意識到現代化對于經濟和社會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現代化建設的概念。
現代化建設
古時候沒有現代化建設一詞,所以無法給出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我國正在進行全面的現代化建設,力圖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
現代化建設是一個詞組,無法進行組詞。
現代化進程、現代化發展
古代化、退化、落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