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鼻飼的意思、鼻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鼻飼的解釋

[nasal feed] 用特制的胃管經鼻腔插至胃并灌入流食,用于不能進食的危重病人

詳細解釋

病人因昏迷、口腔疾患或口腔手術而不能用嘴飲食時,用橡皮或塑料導管從病人的鼻腔插入胃内,灌注流質飲食或藥液。 周彭 等《江蘇特産·季德勝蛇藥》:“ 季德勝 立即給病員鼻飼帶去的蛇藥片,半小時後患者神志便開始複蘇,逐步退熱消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鼻飼是臨床醫學中通過鼻腔置管供給營養的醫療操作,指将特制的胃管經鼻腔插入食道或胃部,向無法自主進食的患者輸送流質食物、藥物及水分。該術語由“鼻”(呼吸與嗅覺器官)和“飼”(喂養)組合而成,字面含義即“經鼻喂養”。

適用對象與醫學意義

鼻飼主要針對昏迷、吞咽功能障礙、口腔術後或重症營養不良等患者,例如腦卒中後遺症或食管狹窄人群。其核心醫學價值在于維持患者基礎代謝需求,防止因進食障礙引發的脫水或器官衰竭,同時為疾病治療提供營養支持。

操作規範與技術要求

根據《臨床護理技術規範》,鼻飼需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導管插入深度通常為45-55厘米(計算公式:發際至劍突距離+10厘米)。注入流食溫度需保持在38-40℃,速度控制在30毫升/分鐘以内,每次灌注量不超過200毫升。操作前需通過聽診氣過水聲或檢測胃液pH值确認導管位置。

風險防控與禁忌症

鼻飼可能引發鼻腔黏膜損傷、誤吸性肺炎或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症。禁忌症包括顱底骨折、嚴重鼻中隔偏曲及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急診醫學》指出,持續鼻飼超過4周者建議改為胃造瘘術,以降低長期置管風險。

網絡擴展解釋

鼻飼是一種通過鼻腔插入導管至胃部,為無法自主進食的患者輸送營養液、水分或藥物的醫療技術。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目的

鼻飼主要用于為昏迷、吞咽功能障礙(如腦卒中、顱腦損傷)、口腔或食管疾病患者提供腸内營養支持,避免長期禁食導緻的腸道功能退化,同時保障基礎代謝需求。

二、適用人群

  1. 無法經口進食者:如昏迷、腦癱、咽喉癌術後患者;
  2. 消化道功能正常但吞咽困難者:如食管狹窄、口腔手術患者;
  3. 特殊群體:早産兒、危重症患者或拒絕進食者。

三、操作流程

  1. 插管:将矽膠胃管經單側鼻腔插入胃内,通過回抽胃液确認位置;
  2. 固定與輸注:固定導管後,分次注入流質食物(如米糊、腸内營養液)或藥物,溫度需保持在38-40℃;
  3. 維護:長期留置需定期更換導管,防止堵塞或感染。

四、注意事項

更多細節可參考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39健康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爆裂彈佛肸梹榔慚顔察訪顫多梭蒇工懲戒斥币尺壁寸陰充量瘡疤醇固大曆十才子底簿底稿獨樂寺恩異放腳奉揚仁風甘蔗臯壤高石後門活支沙間不容瞚矯手截留诘問饑亂克的款識廓達大度老悭牢丸踜蹭連旗鱗苔滅不過南雲膩糊拟鹽配比偏智棄材青歲筌象上風上用聲鐘給赙手械送遺筍條統感吐誠退驚僞蔽相獘銷刻熙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