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少許東西,謂上下同甘苦。 唐 杜甫 《園人送瓜》詩:“食新先戰士,共少及溪老。” 仇兆鳌 注:“《北齊書》: 蘭陵王 長恭 為将,每得一瓜,必與将士共之。”
“共少”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共享同甘苦
指上下級或不同身份的人共同分享有限的資源,體現同甘共苦的精神。例如:
共同缺少(較少使用)
部分詞典(如)提到“共同缺少或不足”的含義,但這一用法在古籍和文學作品中較為罕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解釋。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共少》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事物的數量不多或不足。它表達了對某種資源或物品的稀缺或缺乏的狀态。
《共少》的拆分是“共”字的部首為“人”,筆畫為6;“少”字的部首為“小”,筆畫為4。
《共少》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易傳》:“春秋不共少,盜火未命”的句子中,後來逐漸發展為一個獨立的成語。
《共少》的繁體字為「共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變化。《共少》的古時候寫法為「共少」,字形類似于現代的繁體寫法。
1. 這個地方的資源共少,人們生活條件困難。 2. 他的努力收入共少,幾乎無法支撐家庭開銷。
組詞:共同、共享、共鳴、少許、少量
近義詞:共計、共有、總計、總共、缺少、不足
反義詞:豐富、充足、充分、足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