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稅的意思、納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稅的解釋

[pay taxes] 交稅

詳細解釋

繳納賦稅。 唐 杜荀鶴 《山中******》詩:“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徵苗。” 宋 蘇轼 《吳中田婦歎》詩:“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饑。” 茅盾 《子夜》八:“農民騷動,幾千畝良田眼見得已經不能算是姓 馮 ,卻還得姓 馮 的完糧納稅。” 楊振聲 《漁家》:“這漁旗子稅總是要納的,難道你說沒有飯吃,就不納稅了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納稅是指根據國家稅法規定,自然人、企業或其他組織将其收入或財産的一部分按照法定比率繳納給國家財政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念

納稅是稅收制度的核心環節,體現了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其本質是國家通過法律手段參與社會財富分配,為公共服務和治理提供資金支持。

二、法律依據

我國《憲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公民有依法納稅的義務,企業則需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等法規履行納稅責任。個人所得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是常見稅種,例如:

三、作用與意義

  1. 國家財政基石:稅收占財政收入的90%以上,支撐國防、教育、基建等公共事業。
  2. 經濟調控工具:通過稅率調整、減免政策等引導資源配置,縮小貧富差距。
  3. 社會公平保障:累進稅制(如個人所得稅)實現收入再分配,促進社會公平。

四、計算公式

以企業所得稅為例,基本公式為: $$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times 適用稅率 - 減免稅額 $$ 其中“應納稅所得額”指企業利潤扣除法定減免後的金額。

五、曆史與文化

唐代詩人杜荀鶴在《山中寡婦》中已有“桑柘廢來猶納稅”的描述,說明納稅制度在中國曆史悠久。

如需了解具體稅種或申報流程,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或咨詢稅務機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納稅的意思

納稅是指個人或企業依法向國家繳納稅款或其他財政性收入的行為。納稅是公民和法人履行自願責任,支持國家發展,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納稅這個詞由纟部和系聲部組成,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纟部(3畫)和系聲部(8畫)。

來源和繁體

納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禮記·中庸》:“凡納币者稅也。”現代漢語中,原字“納”已經逐漸繁化為“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納稅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寫法是“納稅”,意思仍然是相同的。

例句

1. 我們每年都要按時納稅,履行公民的義務。

2. 企業應當按照稅法規定認真納稅,不得逃稅或者偷稅。

組詞

1. 征稅:指國家依法收取個人或企業的稅款。

2. 逃稅:指以欺騙或其他手段規避納稅義務。

3. 稅務:指管理和征收稅收的機構或部門。

近義詞和反義詞

1. 近義詞:納貢、征稅。

2. 反義詞:退稅、減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