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少的意思、共少的详细解释
共少的解释
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 唐 杜甫 《园人送瓜》诗:“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 仇兆鳌 注:“《北齐书》: 兰陵王 长恭 为将,每得一瓜,必与将士共之。”
词语分解
- 共的解释 共 ò 相同,一样:共性。共同。同甘共苦。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共。休戚与共。 一起,一齐:共鸣。共勉。共议。共处(?)。 总计,合计:共计。总共。 与,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少的解释 少 ǎ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少。少量。少许。 缺,不够:缺少。减少。 不经常:少有。少见。 短时间:少等。少候。少顷。 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 轻视:“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如吾
专业解析
"共少"在现代汉语中并非一个广泛使用的独立词汇,也未作为固定词条被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其含义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古汉语用法来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
字面组合义(较少使用):
- "共" 表示共同、一起、总共。
- "少" 表示数量小、不多、缺少。
- 组合义: 可以理解为“共同缺少”、“一起稀少”或“总共不多”。这个含义在现代汉语中非常罕见,通常需要特定的上下文支撑才能成立。
-
古汉语用法(更常见):
- 在古汉语中,“共少”常与“共多”相对出现,表示对事物数量的判断或比较。
- "共" 在这里有“皆”、“都”的意思,表示总括。
- "少" 表示数量不足、不多。
- 组合义: 可以理解为“都少”、“全都少”或“总体上不多”。例如,在描述资源分配或比较不同群体时,可能说甲处“共多”,乙处“共少”,意指甲处总量多,乙处总量少。
- 例证参考: 这种用法可见于古代文献。例如《礼记·王制》孔颖达疏中讨论赋税时有类似比较的思想(虽非直接使用“共少”一词,但体现了“共多”、“共少”的对比逻辑)。更直接的例子可能需要查阅更专门的古籍语料库或古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辞源》。《汉语大词典》作为收录古汉语词汇最全面的工具书之一,对这类古语组合有更详细的考释。
“共少”不是一个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或固定短语。其核心含义指向“总量少”或“都少”,这主要源于古汉语的用法。在现代理解和运用时,应优先考虑其作为临时组合词在特定语境(尤其是仿古或引用古籍时)下的意思,避免将其视为一个具有独立、稳定含义的现代词汇。如需精确理解其在古籍中的含义,应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历史性语文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共少”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
共享同甘苦
指上下级或不同身份的人共同分享有限的资源,体现同甘共苦的精神。例如:
- 唐代杜甫《园人送瓜》诗句:“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描述将领将瓜果分给士兵和百姓,体现共享精神。
- 《北齐书》记载,兰陵王每次得到瓜果,必与将士分享,进一步印证此意。
-
共同缺少(较少使用)
部分词典(如)提到“共同缺少或不足”的含义,但这一用法在古籍和文学作品中较为罕见,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解释。
二、词语解析
- 结构:主谓结构,“共”为主语(共同),“少”为谓语(少量)。
- 引申意义:强调在资源有限时,通过共享实现团结或公平分配,常用于描述领导者的品德或团队精神。
三、相关文献
- 古代用例:多与军事或君臣关系相关,如杜甫诗句和《北齐书》记载。
- 现代用法: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宝卷畚跼残云朝朔冲劲啜咤底绩鼎娥帝猷豆腐衣端恪方籍反善蜂须复旦腐秽伏诛高处歌本割析鬼诹国庆节果熟蒂落荷载化变话意活现楗骨鸡碑疚疾居贩刻削扣环诳骇窾缺溜槽蔓连拏获儗非其伦尼寺碁布七行俱下轻浪浮薄清晰人鲊瓮深沟坚壁声训史聃视肉水陆堂司里谈戏跳喷题凤体腔偷霖问盟吴门卒详明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