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正能幹。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 峻 ( 任峻 )以公能,召拜選。文武吏各盡其用,發剔姦盜,不得旋踵,民間皆畏之。”《北史·辛雄傳》:“自後每有疑議, 雄 ( 辛雄 )與公卿駁難,事多見從。於是,公能之名甚盛。”
“公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公正且有才能,常用于形容人在品德與能力上的雙重優秀表現。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公”指公正、無私,“能”指能力、才幹。組合後強調既具備公平正直的品德,又有出色的辦事能力。這一概念常用于評價官員或領導者的綜合素質。
曆史用例
該詞屬書面語,日常使用較少,但在評價人物或讨論用人标準時具有精準的表達力。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可參考《後漢紀》《北史》等文獻。
公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漢字,它有着多重含義。
公能的部首是“八”字旁,它是一個很常見的部首,象征着“八方通達”。公能總共有11畫,屬于較複雜的漢字之一。
公能是由“公”和“能”兩個字組合而成。它的源自于古代漢字的發展演變。在繁體字中,公能的寫法仍然保持着其古老的形态。
在古代,公能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通常采用更加繁複的筆畫結構,給人一種古樸典雅的感覺。
公能作為名詞的意思是指公共的能力或權能。例如:“一個領導者應該具備公能,能夠公正處理事務。”
與公能相關的組詞有:公正、公平、公共等。
與公能近義的詞有:權力、能力、才幹。而反義詞則可以是:私能、私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