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cline]∶敗落
庭樹日衰飒,風霜未雲已。——唐· 張九齡《登古陽雲台》
(2) [low-spirited]∶意氣消沉;頹廢失落
精神衰飒
(1).衰落蕭索。 唐 張九齡 《登古陽雲台》詩:“庭樹日衰颯,風霜未雲已。”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閣臣典試》:“ 吳崇仁 以次輔領春闈,而假元之事起,狼狽去國,為天下笑,真所謂盛滿之後,必有衰颯也。” 阿英 《流離》:“ 長湖 一帶,畫出了很濃重的深秋情調,衰飒凄涼。”
(2).猶衰老。 唐 李益 《罷鏡》詩:“衰颯一如此,清光難復持。” 明 唐順之 《與蔡白石郎中書》:“豈知僕之衰颯剝落一至此哉。”
(3).頹廢失落。 清 恽敬 《與來卿書》:“進取宜緩,不宜因難進而衰颯。” 陳炜谟 《狼筅将軍》:“ 白棣 ,别太衰飒了!鼓起你玫瑰花似的青春的鮮蕤罷,這世上有的是光明的星點。”
“衰飒”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形容兩種不同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衰落、敗落
指事物由盛轉衰的狀态,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象或環境變化。例如:
“庭樹日衰飒,風霜未雲已。”(出自唐代張九齡《登古陽雲台》,形容樹木在風霜中逐漸凋零。)
和均提到此意,強調自然或環境的蕭條。
頹廢失落、意氣消沉
形容人的精神狀态低落或失去活力。例如:
“精神衰飒”(常見于描述情緒低落的場景)。
和進一步補充,可指因挫折或衰老導緻的心理狀态。
“衰飒”既可指自然或事物的衰敗(如草木凋零),也可形容人的精神萎靡,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其常見于古典文學,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表達。
《衰飒》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意指衰弱、消沉、悲哀、無力等情緒或狀态。
《衰飒》的部首分别是“衣”和“風”,總共包含10個筆畫。
《衰飒》的來源較為複雜,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無故常飄泊,衰飒自已知。”這裡的“衰飒”用來形容長期的流離失所和不幸的命運。
《衰飒》的繁體字為「衰颯」。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記載,古時候《衰飒》的寫法為「衰搒」,其中的「飒」字由「風」字和「束」字組合而成。
1. 他愁眉苦臉地走進房間,一副衰飒的樣子。
2. 她的聲音中透露着一種衰飒的情緒。
1. 衰敗:形容衰弱、衰落。
2. 衰頹:形容衰弱、頹廢、堕落。
3. 衰退:形容衰弱、退步。
憔悴、蕭條、頹廢、消沉。
興盛、旺盛、骁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