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易的意思、朔易的詳細解釋
朔易的解釋
(1).謂歲末年初,政事、生活當除舊更新,有所改易。《書·堯典》:“平在朔易。” 蔡沉 集傳:“朔易,冬月歲事已畢,除舊更新,所當改易之事也。”
(2). 朔方 易水 。借指北方地區。《後漢書·南匈奴傳論》:“南面而朝單于, 朔 易 無復匹馬之蹤。” 李賢 注:“ 朔方 、 易水 之地更無 匈奴 匹馬之蹤也。”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序》:“遂使 朔 易 之方,戎狄之衆,有見機之義,生嚮往之心。” 宋 蘇轼 《郊祀慶成詩》:“北流吞 朔 易 ,西極落欃槍。”
詞語分解
- 朔的解釋 朔 ò 農曆每月初一: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 始:“皆從其朔”。 北方: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帶)。朔氣。朔土。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易的解釋 易 ì 不費力,與“難”相對:容易。易與(容易對付)。易于。 和悅:平易(a.态度謙遜和藹;b.指語言文字淺顯)。 改變:易手。易地。變易。 交換:交易。貿易。 輕慢:貴貨易土。 芟治草木:易墓(除治
網絡擴展解釋
“朔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歲時更替與除舊更新
- 基本含義
指歲末年初時,政事和生活的除舊更新。該義項源自《尚書·堯典》中“平在朔易”的記載,蔡沉在集傳中解釋為:“朔易,冬月歲事已畢,除舊更新,所當改易之事也。”
例句:古代帝王通過“改正朔,易服色”來象征朝代更替(如焚舊國都城、遷都等行為),均體現了“朔易”的政治傳統。
二、地理指代
- 北方地區的代稱
由“朔方”(北方)和“易水”(河北水名)組合而成,代指北方區域。此用法可見于《後漢書·南匈奴傳論》:“朔易無復匹馬之蹤”,李賢注稱“朔方、易水之地更無匈奴匹馬之蹤”。
文學引用:宋代王禹偁曾用“朔易之方”指代北方,蘇轼《郊祀慶成詩》中“北流吞朔易”亦屬此類意象。
補充說明
- 字義分解:“朔”為農曆每月初一或北方,“易”指變更或容易,組合後兼具時間與空間的雙重内涵。
- 現代引申:部分詞典提及“事物變化迅速”的引申義,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撐,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探讨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尚書》《後漢書》及宋代文人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朔易(shuò yì)的意思
朔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在太陽照射不到的地方,由于光線昏暗而難以辨認方向”。朔易常用來形容黑暗、模糊、困惑等狀态。
朔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朔易的部首是月,筆畫數為10畫。
朔易的來源
朔易的意思來源于古代,據說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當時,人們對于在月亮照不到的地方的描述,用朔易來表示。
朔易的繁體字
朔易的繁體字為「朔易」,沒有其他不同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朔易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對于字形的演變,不同的曆史時期、地區有不同的書寫方式。
朔易的例句
1. 夜晚幽深,四周朔易,我感到有些害怕。
2. 計劃太過模糊,讓人感到朔易無助。
3. 在迷霧中行走,道路朔易難辨。
朔易的組詞
朔易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一般作為一個詞語獨立使用。
朔易的近義詞
朔易的近義詞有模糊、昏暗、黑暗等。
朔易的反義詞
朔易的反義詞有明亮、清晰、明朗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