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鬼國的意思、鬼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鬼國的解釋

(1).陰間,鬼的世界。《楞嚴經》卷六:“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衆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天吳紫鳳,紛紜而到;鬼國羅刹,次第而來。”

(2).即 鬼方 。 清 吳偉業 《滇池铙吹》詩之三:“ 鬼國 三年勞薄伐,王師五月下殊方。”參見“ 鬼方 ”。

(3).神話傳說中的古北方國名。《山海經·海内北經》:“ 鬼國 在 貳負之屍 北,為物人面而一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鬼國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1. 神話傳說中的幽冥世界

    指亡靈聚居的國度,常見于古典文獻及民間信仰。如《山海經·海内北經》提及“鬼國”位于北海之内,人面獸身,反映了上古先民對死後世界的想象。唐代《一切經音義》将“鬼國”與佛教六道中的“餓鬼道”關聯,形容為饑渴交迫的幽冥境域。

  2. 古代部族或地域的稱謂

    曆史上曾用于指代北方少數民族部落。《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唐代“鬼國”為東北靺鞨部落分支,以漁獵為生,其名或源于中原對其習俗的異化描述。

  3. 文學中的隱喻意象

    在詩詞中常象征荒涼險惡之境。例如宋代陸遊《書驿壁》詩雲“鬼國朝吞毒,龍沙夜扣镮”,以“鬼國”暗喻邊塞苦寒之地。

  4. 民俗方言的特殊含義

    部分地方方言将“鬼國”引申為狡詐難測之人,如清代《越諺》收錄吳語詞彙“鬼國三兒”,形容工于心計者。

網絡擴展解釋

“鬼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神話傳說中的概念

  1. 陰間或鬼魂世界
    源自佛教經典《楞嚴經》和古代文獻《剪燈新話》,描述為鬼魂聚集的幽冥之地,如“令諸衆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2. 古北方神秘國度
    《山海經·海内北經》記載,鬼國位于“貳負之屍”以北,居民“人面一目”,具有神話色彩。後世将其與“度朔之山”“鬼門”等冥界意象關聯,如《論衡》提到的神荼、郁壘二神掌管萬鬼。

二、曆史與民族學含義

  1. 商周時期的“鬼方”
    指商周時期活躍于中國西北的遊牧民族,曾與商朝多次交戰。甲骨文記載商王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考古發現陝西李家崖遺址可能為鬼方都城。
  2. 唐代的“流鬼國”
    見于《新唐書》《通典》,位于今俄羅斯中西伯利亞,以漁獵為生,唐太宗時期曾遣使來朝。其習俗如“夜遊晝隱,身剝鹿皮為衣”,被唐人視為異域“鬼國”。

三、比喻與引申義

形容政治腐敗、社會混亂的國家或地區。例如成語“鬼國”比喻秩序崩壞、民生凋敝的狀态。


“鬼國”的釋義需結合語境:

相關考據可參考《山海經》《新唐書》等文獻,或陝西李家崖遺址考古成果。

别人正在浏覽...

八方支援傍門庇賴比拟博弈廛郭稱比大廓當禦澹如钿針枓栱鈍根苗防鏽漆封姨膚廓附書賦職戤牌觀衆豪盜毫末不劄﹐将尋斧柯河南梆子虎落解民倒懸解散帻解脫晉豎吉羊渴而掘井課實老婆婆老相好良莠不分聯體料絲镫靈蛇珠郦其六義附庸牡丹嬭房排阖匹敵撲唐唐佥佐清洌跂行喙息犬牙相制神帛石坼爽言術衢素習土塘文匣鮮發詳敬香椀賢阃小有清虛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