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酒魔的意思、酒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酒魔的解釋

傳說中的酒蟲。 唐 馮贽 《雲仙雜記·酒魔》:“ 常元載 不飲,羣僚百種強之,辭以鼻聞酒氣已醉;其中一人謂可用術治之,即取針挑 元載 鼻尖,出一青蟲如小蛇,曰:‘此酒魔也,聞酒即畏之;去此何患!’ 元載 是日已飲一鬥,五日倍是。”後用為不善飲之典。 唐 白居易 《齋戒》詩:“酒魔降服終須盡,詩債填還亦欲平。” 唐 白居易 《寄題廬山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詩:“漸伏酒魔休放醉,猶殘口業未抛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酒魔”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古代詞彙,其含義和典故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傳說中的“酒蟲”,即寄生在人體内、影響人飲酒能力的異物。據唐代馮贽《雲仙雜記·酒魔》記載,這種“蟲”被去除後,原本不善飲酒的人會突然變得能飲(如故事中常元載飲酒量驟增)。

  2. 文獻出處與故事
    典故源于唐代官員常元載的經曆:他自稱聞酒即醉,後被人用針從鼻尖挑出一條“青蟲如小蛇”,稱為“酒魔”。去除此蟲後,他當日便能飲一鬥酒,五日後酒量翻倍。

  3. 引申含義
    該詞後來被用作不善飲酒者的代稱,或形容對酒精敏感、易醉的體質,帶有調侃意味。例如古人可能以“君有酒魔乎?”詢問對方是否酒量不佳。

  4. 文化意義
    這一傳說反映了古代對飲酒行為的超自然解釋傾向,将生理反應歸因于體内異物,類似“酒蟲”概念在其他文獻(如《聊齋志異》)中也有體現。

需注意,“酒魔”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更多作為文學典故或曆史詞彙存在。其描述内容缺乏科學依據,屬于古代志怪文化的一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酒魔 意思:《酒魔》是指酒精對人體産生的強烈影響,使人暫時失去理智和自控能力的狀态。這種狀态下,人們常常會表現出沖動、激動、混亂或不穩定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酒魔》的部首是酉(酉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酒魔》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在這些故事中,酒被視為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夠控制人們的思維和行為,将人們變成失去理智的魔鬼般的存在。 繁體:酒魔(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作酒魔的方式并沒有固定的規定。不過,一些古代文獻中用酉字來代表酒的精神力量,然後用鬼字來代表魔鬼般的存在。 例句:他一喝酒就變成了酒魔,完全失去了理智。 組詞:酒魔不幹淨、酒魔傷身、酒魔附體 近義詞:酒鬼、酒瘋子 反義詞:清醒狀态、理智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