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明的意思、公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明的解釋

(1).公正明達。 宋 蘇轍 《謝除尚書右丞表》之二:“坦然公明,故不私賢否之實。”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結文·司勳郎中》:“故為是官者審察功狀與司封,通決於尚書,非公明而練習者不足以與茲選。”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剖斷亦甚公明。”

(2).複姓。 春秋 時 魯國 有 公明儀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明”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均體現了公正與明察的特質: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公正明察

    指處事公平無私、洞察分明。其中“公”取《說文解字》“平分也”之本義,引申為無私;“明”取《說文》“照也”之本義,引申為明辨是非。合稱形容人明辨事理、不偏不倚的品格。

    例:

    《荀子·不苟》雲:“公生明,偏生暗。”

    《漢書·賈誼傳》載:“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

  2. 複姓來源

    作為姓氏,“公明”源于春秋時期魯國公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魯國公族大夫公明賈(見于《論語·憲問》)以先祖字為氏,形成複姓“公明”,後簡化為單姓“公”或“明”。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公明”為:“公正明達。亦指複姓。”并引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佐證其姓氏淵源。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修訂本)

    強調其形容“公正無私,明察事理”,并舉《後漢書·王龔傳》“公明之稱,著于遠近”為例證。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3. 古代文獻用例

    • 《韓非子·難三》以“公明”喻法律公正:“術者……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 宋代朱熹《朱子語類》論修身:“惟公然後能明,惟明然後能斷。”

三、文化意涵延伸

在傳統倫理中,“公明”與“廉潔”并稱(如《周禮·天官》六計“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成為官員品行的核心标準。明清時期“公明廉威”四字常題于衙署,彰顯為政準則。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4. 鄭樵《通志·氏族略》,中華書局
  5.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公明”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文獻和詞源分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公正明達
    指為人處事公正無私、明辨是非。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文獻,如:

    • 宋代蘇轍在《謝除尚書右丞表》中強調“坦然公明,故不私賢否之實”;
    • 清代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也提到“剖斷甚公明”。
  2. 複姓
    春秋時期魯國的姓氏,曆史人物包括:

    • 公明儀:魯國賢士,以德行著稱;
    • 公明宣:另一魯國人物,見于《國語》記載。

二、延伸解析

三、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安培百幅被拜客白珉闆稅班政飙起兵防波粼不采參天鸱張蟻聚傳素出守焠兒鬥變哆啰飛啟趺讀高祖革舊鼎新公本光纖袿襡晷候鼓佬皓曜鶴企鲎簰降魄金鷄納霜急速科判可是麼勞碌遼甯省麗澤亂箭攢心明見明刑不戮摹刻母位诮譏岐周人造衛星入室賓三脆面珊鈎山坡羊神溜食而不化唐肆填實鯈鯈鐵丈夫頑謬吻噤香辇相喣以沫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