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皓耀 ”。亦作“皜曜”。1.明亮的陽光。 晉 陸機 《羽扇賦》:“垂皓曜之奕奕,含鮮風之微微。”
(2).潔白光亮。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皓壁皜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電烻。”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粉水》:“ 粉水 導源東流,逕上 粉縣 。取此水以漬粉,則皓耀鮮潔,有異衆流,故縣水皆取名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縣下又有清水穴, 巴 人以此水為粉,則皜曜鮮芳,貢粉京師,因名 粉水 。” 唐 李群玉 《中秋越台看月》詩:“皓曜迷鲸目,晶熒失蚌胎。” 清 薛福成 《白雷登海口避暑記》:“偶晞窗外,海景奇麗,皜曜萬裡。”
“皓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字形與字義拆解
三、應用與延伸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兼具視覺美感與意境,例如描述月光、玉石或雪景的皎潔(如“皓壁皜曜以月照”)。現代也偶見于人名,取光明、高潔的寓意。
提示:如需具體文獻例證或更多用法,可參考《漢典》《水經注》等古籍。
《皓曜》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太陽光明潔白、明亮照耀的意思。
《皓》這個字的部首是皮,共10個筆畫;《 曜》這個字的部首是日,共13個筆畫。
《皓曜》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用來形容光明燦爛的陽光。
《皓曜》的繁體寫法是「皓曜」,保留了與簡體寫法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皓」的寫法較為簡化,類似于現代的「白」字,而「曜」的寫法則略有差異,不過意思相同。
1. 他靜靜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皓曜的陽光。
2. 早晨的海面上,皓曜的陽光反射出閃閃發光的海浪。
皓白、皓月、皓首、皓齒。
光彩、晶瑩、明亮。
暗淡、黯淡、昏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