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生命終止。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壺史》:“ 房琯 太尉祈 邢 算終身之事, 邢 言:‘若來由東南,止西北,祿命卒矣。降魄之處,非館非寺,非途非署。病起於魚飱,休於龜茲闆。’”
“降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詞義
“降魄”指生命終止,即死亡。該詞由“降”(落下、消減)和“魄”(魂魄)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魂魄消散”,引申為生命的終結。
2.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壺史》中的記載:房琯太尉請人占卜命運,對方預言其“祿命卒矣”,并提到“降魄之處,非館非寺,非途非署”,暗示死亡地點與方式。
3. 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古漢語書面用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古典文學或相關學術讨論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類似表達包括“逝世”“殒命”“辭世”等,但“降魄”更強調魂魄離體的意象,帶有一定神秘色彩。
5. 注意要點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酉陽雜俎》原文或漢典等古籍工具書。
《降魄》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
降:指使下降、減輕、降低等意義。
魄:指人的精神、生命力、靈魂等。
因此,降魄可以指有關使人精神、生命力下降或降低的事物或行為。
《降魄》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阝(阜),屬于偏旁部首。
它的筆畫數目為16畫。
《降魄》一詞源自于古代神話傳說,傳說中有一個專門負責降伏妖魔的神仙,他被稱為“降魄天尊”,因此“降魄”這個詞逐漸形成并被用于描述降伏惡靈、壓制邪氣等含義。
《降魄》的繁體字為「降魄」。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降和魄的寫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變異。降可以寫作「卬」,魄可以寫作「魄訇」。這是因為漢字的形體演變以及不同書法風格的影響。
1. 他成功地降魄了一隻妖魔,保護了村莊的安甯。
2. 這個儀式的目的是為了降魄,消除邪靈的影響。
降魄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
降魄符、降魄旗、降魄仙術、降魄法器等。
與降魄具有類似意義的詞語有:
制服、降服、鎮壓、征服。
與降魄相反的詞語可以是:
升魄、提升精神、增強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