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民間曲調名。流行于 明 正德 年間,多表現男女情愛。别有《數落山坡羊》,曲詞較長。
(2).曲牌名。北曲中呂宮、南曲商調,都有此曲牌。南曲較常用。可用作小令;也可用在套曲裡。戲曲裡大多用以表現悲哀的情緒。
“山坡羊”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起源與流行
是元明時期流行的民間曲調,多用于表現男女情愛或哀婉情緒,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尤為盛行。
曲牌結構
文學應用
元代散曲家常用此調創作諷喻作品。例如張養浩的名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借潼關地理之險,抒發對百姓疾苦的悲憫。
在具體作品中,“山坡羊”後常接主題,如《潼關懷古》。此類作品多通過描繪山河壯景(如“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引發曆史興亡的感慨。
注意:提到“山坡羊”有比喻“能力差的人”的含義,但此說法未見于其他權威文獻,可能是特定方言或網絡衍生義,建議謹慎使用。
《山坡羊》是指一種生活在山坡上的羊類動物,常見于山地或高原地區。它們具有耐寒、善于攀爬的特點,適應了惡劣的氣候條件。
《山坡羊》的拆分部首是“山”(shān),由3筆組成;“殳”(shū),由4筆組成;“羊”(yáng),由6筆組成。
《山坡羊》這個詞從字面上看,是由“山坡”和“羊”兩個詞彙組合而成。它們形象地描述了山坡上的羊類動物,也體現了生活在山地或高原地區的特點。
《山坡羊》的繁體字為「山坡羊」。
在古時候,山坡羊這個詞的漢字寫作「山咅羊」,表示山坡上的羊。
1. 我去山坡上放羊,看到了一隻雄壯的山坡羊。
2. 他喜歡畫山坡羊的畫作,因為覺得它們有一種獨特的美。
組詞:山地、山坡、山羊、山洞。
近義詞:山野羊、山羊。
反義詞:低地綿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