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山 下的 周 代舊邑。地在今 陝西省 岐山縣 境, 周 建國于此,故稱。《孟子·離婁下》:“ 文王 生於 岐周 ,卒於 畢郢 ,西夷之人也。” 趙岐 注:“ 岐周 、 畢郢 ,地名也。 岐山 下 周 之舊邑,近畎夷。”《淮南子·要略》:“ 文王 四世纍善,脩德行義,處 岐周 之間,地方不過百裡。”後亦用以指 西周 。
“岐周”是一個曆史地理名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岐山下的周代舊邑,位于今陝西省岐山縣境内。周朝早期在此建立都城,因此得名。
2. 曆史意義
3. 地理範圍
西周初期,岐周範圍較小,僅“地方不過百裡”,後隨周朝擴張逐漸成為政治文化中心。
4. 别稱與演變
後世常以“岐周”代指西周政權,如《淮南子》等文獻中可見此用法。
補充說明
現代“岐周”對應的具體遺址位于陝西省岐山縣,部分考古發現(如周原遺址)與此相關,可供進一步考據。
《岐周》是一個多義詞,既可以作為地名使用,也可以作為姓氏出現。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主要讨論它作為地名的意義。
《岐周》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山”和“水”,拼音分别為“qi”和“zhou”。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岐周這個名字源自于中國古代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法律典籍,名為《周禮》。《周禮》是中國周朝時期晚期的一本官方典籍,主要記錄了當時的法律制度和禮儀規範。
在繁體字中,岐周的寫法為「岐周」,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時候,岐周這個名字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具體的寫法取決于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
1. 岐周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大量的遊客。
2. 他的名字裡有一個字是“岐周”,寓意着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組詞:岐周賦、岐周縣、岐周先生
近義詞:岐山、周莊、岐黃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