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明的意思、公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明的解释

(1).公正明达。 宋 苏辙 《谢除尚书右丞表》之二:“坦然公明,故不私贤否之实。”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结文·司勋郎中》:“故为是官者审察功状与司封,通决於尚书,非公明而练习者不足以与兹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剖断亦甚公明。”

(2).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明仪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明”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均体现了公正与明察的特质: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1. 公正明察

    指处事公平无私、洞察分明。其中“公”取《说文解字》“平分也”之本义,引申为无私;“明”取《说文》“照也”之本义,引申为明辨是非。合称形容人明辨事理、不偏不倚的品格。

    例:

    《荀子·不苟》云:“公生明,偏生暗。”

    《汉书·贾谊传》载:“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2. 复姓来源

    作为姓氏,“公明”源于春秋时期鲁国公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鲁国公族大夫公明贾(见于《论语·宪问》)以先祖字为氏,形成复姓“公明”,后简化为单姓“公”或“明”。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公明”为:“公正明达。亦指复姓。”并引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佐证其姓氏渊源。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源》(修订本)

    强调其形容“公正无私,明察事理”,并举《后汉书·王龚传》“公明之称,著于远近”为例证。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文献用例

    • 《韩非子·难三》以“公明”喻法律公正:“术者……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论修身:“惟公然后能明,惟明然后能断。”

三、文化意涵延伸

在传统伦理中,“公明”与“廉洁”并称(如《周礼·天官》六计“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成为官员品行的核心标准。明清时期“公明廉威”四字常题于衙署,彰显为政准则。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3.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4. 郑樵《通志·氏族略》,中华书局
  5. 《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公明”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文献和词源分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公正明达
    指为人处事公正无私、明辨是非。这一含义源自古代文献,如:

    • 宋代苏辙在《谢除尚书右丞表》中强调“坦然公明,故不私贤否之实”;
    •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提到“剖断甚公明”。
  2. 复姓
    春秋时期鲁国的姓氏,历史人物包括:

    • 公明仪:鲁国贤士,以德行著称;
    • 公明宣:另一鲁国人物,见于《国语》记载。

二、延伸解析

三、使用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蹦套徧戒孱细乘隙捣虚出人意料待东丹厓颠唇簸嘴地灵人杰递宿东北虎恩贡耳音分次妇容贡棐钩鎌雇托海内无双侯爵虎彪彪贱贾嚼环加役流九牢久屈来稿朗晏六夷六驭六志龙图老子龙战虎争旅帆緑李曼帛昧谷蒙子木木然南面百城片纸披露腹心青草瘴轻骑简从曲旃日观亭伤蹶沈闾十行俱下释渴世掌丝纶摅武飕飕螳螂捂眼儿祥风时雨嚣薄消声遐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