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酒時掌管酒令的人。 唐 元稹 《黃明府詩序》:“小年曾於 解縣 連月飲酒,予常為觥録事。” 宋 陸遊 《西窗睡起》詩:“夜宴怕逢觥録事,秋山慵伴獵将軍。” 清 餘懷 《闆橋雜記·麗品》:“﹝ 王小大 ﹞又工於酒,糾觥録事無毫髮謬誤。”亦省稱“ 觥録 ”。 清 朱彜尊 《食鲥魚和止淵韻》:“烹時方法按食經,醉後糾彈罷觥録。”
“觥録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主要用于描述酒宴中負責監督酒令執行的角色。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在飲酒時掌管酒令的人,負責監督酒令的執行、記錄罰酒情況,确保宴飲秩序。唐代元稹《黃明府詩序》中提到“予常為觥録事”,說明這一角色在文人雅集中較為常見。
字義分解
曆史用例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考證細節,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觥録事(gōng lù shì)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為盛酒、宴會。它通常用來描述宴會中的熱鬧和喜慶氣氛。
觥(gōng)是由“⺮”(zhù)和“硬”(yìng)組成,總共有12劃。
録(lù)是由“金”(jīn)和“彔”(lù)組成,總共有16劃。
事(shì)是由“⺍”(yāo)和“⺉”(shǒu)組成,總共有8劃。
“觥録事”是由《詩經·複之命》中的“鐘鼓樂之,斝鼎觥之,奏《磐其尨》。”一句演變而來,用以形容盛宴上的熱鬧場面。
在繁體中,觥録事的寫法為“觥録事”。
在古代,觥録事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觥以“觵”表示,録以“錄”表示,事以“亊”表示。
他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觥録事,慶祝公司成立十周年。
宴會上的觥録事彰顯出人們的歡樂和團結。
觥録事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彙,比如觥歌烈酒、録音機、大小事等。
盛宴、宴會、酒宴
寂靜、冷清、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