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信稱陰間記錄人生前行善事迹的簿冊。《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那判官禀道:‘此人善簿堆積如山,惡簿并無一字。’”
“善簿”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善簿”指迷信觀念中陰間用于記錄人生前行善事迹的冊籍,與“惡簿”相對。這一概念常見于中國古典文學和民間信仰中,用以強調因果報應。
詞源與構成
文化背景
該詞多見于宗教或神話題材作品,例如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四回提到:“此人善簿堆積如山,惡簿并無一字”,通過判官之口強化善惡有報的觀念。
需注意,“善簿”屬于帶有迷信色彩的詞彙,現代漢語中多用于特定語境或修辭,日常使用較少。如需進一步了解“簿”的詳細字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善簿》是由“善”和“簿”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善簿的意思指的是記錄善行和善事的賬冊或冊子。
善簿的部首分别是「口」和「竹」。善簿的拆分筆畫為7畫。善的拆分為3畫,簿的拆分為4畫。
善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莊子·徐無鬼》:“留意于善,歸之乎善簿。”這裡的善簿指的是記錄善行的冊子。
善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善簿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善簿」,并沒有太大變化。
他經常記錄自己的善行在善簿上。
這本善簿記滿了他的好事。
她将所有的善行都記錄在善簿中,用于後人的鼓勵和啟示。
善行、善事、記錄、賬冊、冊子
善本、善書、善錄、行善記錄
惡簿、惡行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