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lometer] 千米
公制長度單位。一公裡等于一千米,合二市裡。
公裡(gōnglǐ)是漢語中表示長度單位的量詞,指國際通用的公制長度單位“千米”(kilometre),即1000米。該詞由“公”(表示公制、國際通用)和“裡”(中國傳統長度單位)組合而成,體現中西計量體系的融合。其核心含義與權威定義如下:
指公制長度單位“千米”,符號為km。1公裡等于1000米,是國際單位制(SI)中米的千倍擴展單位。該單位廣泛應用于地理距離測量、交通裡程、運動競賽等領域,如“兩地相距50公裡”“馬拉松全長42.195公裡”。
根據中國國家标準《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GB 3100-1993),公裡作為法定計量單位,其定義嚴格遵循國際計量大會(CGPM)對“米”的基準定義:
1公裡 = 1000米
其中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進的距離(來源:國際計量局BIPM)。
在漢語語境中,“公裡”替代傳統“裡”成為現代标準表述(1公裡=2市裡),體現計量國際化。其使用需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如交通标志、地圖測繪、教材出版等均需采用公裡制(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
權威來源參考:
"公裡"是中文對長度單位"千米"的日常口語化表述,其定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義 1公裡等于1000米,符號為"km"。作為國際單位制(SI)的組成部分,1公裡被定義為光在真空中以1/299,792,458秒時間間隔内行進的距離的1,000,000倍。
單位換算
應用場景 常見于測量地理距離(如北京到上海約1200公裡)、道路裡程(高速公路限速多按公裡/小時計算)、體育運動(馬拉松全程42.195公裡)等領域。在航空航天領域,地球同步軌道高度約35,786公裡這類大尺度測量也使用該單位。
詞源解析 中文名稱由"千"+"米"構成,對應英語"kilometer"(希臘語"χίλιοι"意為"千"+"μέτρον"意為"測量單位")。該單位1795年由法國科學院首次正式定義,1875年國際米制公約确立其國際地位。
書寫規範 單位符號"km"必須小寫,中間不加空格。錯誤寫法如"KM"(大寫)、"k m"(帶空格)均不符合國際标準。中文表述時,"公裡"不可與"千米"混用符號,如"公裡/小時"應寫作"km/h"而非"k/h"。
百益紅迸奔崩籍觱沸擘肌分理蔔算捕索長樂華騁效騬豬車挽崇演籌碗鋤地蕩心得獲電化腐蝕調驅鞮海斷壁殘璋法灸神針風積作用風棹覆拔割面歌童格铮铮挂帶海鮮含含胡胡好逸惡勞懷金拖紫黃家女花鹽教笞金花茶居不重席琅璁斂材門靜脈莫府内務部畎隴群從群居任教人民英雄紀念碑柔緩入身少卿深揖水流花落王寮枉滞為國汙辱下跪相甲鄉下人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