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大卿的副職。《左傳·昭公三十年》:“我先大夫 印段 實往,敝邑之少卿也。”
(2).官名。 北魏 太和 時所設官名, 北齊 時為正卿的副職、 隋 唐 至 清 亦沿置。參閱《文獻通考·職官》九、十。
(3).凫的别名。見《嫏嬛記》卷上引 宋 無名氏《采蘭雜志》。
“少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曆史沿革
“少卿”是古代官職名,最早可追溯至北魏太和年間設立,作為正卿的副職。隋唐至明清沿襲此制,清朝時主要存在于光祿寺、太仆寺等輔助機構,品級在正四品至正五品之間。例如:
職能與地位
少卿作為“大卿”的副手,協助處理部門事務,轄下有主簿等屬官。例如《左傳·昭公三十年》提到“少卿”為副職的早期記載。
西漢名士任安字少卿,是司馬遷的友人。司馬遷的名篇《報任少卿書》即是以他為收信人,文中“少卿足下”為敬稱。任安曾任益州刺史,因巫蠱之禍受牽連,這一曆史背景使“少卿”成為其代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官職具體職能或曆史人物故事,可查閱《文獻通考·職官》或《史記》相關記載。
《少卿》是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詞彙,可以指代《水浒傳》中的一個人物,也可以表示封建社會官名中的官職等級。
根據《康熙字典》的統計,該詞的部首為少,并且屬于12畫字。
《少卿》這個詞的來源是與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有關,早先用于周代時的官職稱呼。後來,《水浒傳》這部古代小說創造了一個虛構的人物角色,名為少卿,使得這個詞得以廣泛流傳。
《少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少卿」。
盡管《少卿》這個詞源自古代,但其具體的漢字寫法并沒有顯著變化。
1. 《水浒傳》中的少卿是一個非常勇猛的角色。
2. 在古代官制中,少卿的權力和地位相對低于其他高級官員。
少卿沒有固定的常用組詞,可以根據需要和上下文自由搭配進行組詞。
近義詞有:少尹、小卿。
反義詞有:大卿、多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