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滞的意思、枉滞的詳細解釋
枉滞的解釋
指不得申雪的冤屈或冤案。《宋書·後廢帝紀》:“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猶積。”《魏書·刑罰志》:“如謂規不測之澤,抑絶訟端,則枉滞之徒,終無申理。”《北史·源懷傳》:“時百姓為豪強陵壓,積年枉滞,一朝見申者,日有百數。”
詞語分解
- 枉的解釋 枉 ǎ 彎曲,彎屈,引申為行為不合正道或違法曲斷:枉道。矯枉過正。貪髒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矯正别人)。 冤屈:枉死。冤枉。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駕(a.稱對方來訪自己;b.請對方往
- 滞的解釋 滞 (滯) ì 凝積,不流通,不靈活:停滞。滞留。滞銷。滞空。呆滞。滞産(産婦臨産後總産程超過小時者)。滞針。滞下(痢疾的古稱)。 遺落:“此有滞穗”。 暢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枉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側重,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古義核心:指冤屈或冤案
-
基本定義
指無法得到昭雪的冤屈或積壓未決的案件。
- 例證:
《宋書·後廢帝紀》提到“囹圄尚繁,枉滞猶積”,指監獄中積壓了大量未平反的冤案;《魏書·刑罰志》亦用“枉滞之徒”形容蒙冤難申之人。
-
詞義解析
- “枉”本義為彎曲、不公,引申為冤屈;“滞”意為停滞、積壓。二字組合強調因司法不公或行政拖延導緻的冤案積壓現象。
二、現代引申:事物停滞不前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指“事物無法順利發展,進展停滞”。
- 擴展分析
- “枉”表徒勞無功,“滞”指阻塞,合稱可比喻計劃、工作等因阻礙難以推進。例如:“項目因資金問題陷入枉滞。”
使用注意
- 語境差異:古籍中多指司法冤案(如、3、4),現代引申義(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權威性參考:研究古文時建議優先依據《宋書》《魏書》等典籍用例,現代用法則需注明引申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枉滞》的意思
《枉滞》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形容事物無法順利發展或進行,充滿困難和阻礙,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不合理的限制。這個詞常用于描寫人們在某種社會或個人環境中所面對的困境和挫折。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枉滞》這個詞的部首是木(mù),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枉滞》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它的繁體字為「枉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枉滞》為例,其古時候的寫法為「枉」+「滞」。
例句
1.他的人生充滿了枉滞和挫折。
2.在那個困難的時期,人們的生活處于枉滞狀态。
組詞
枉然、枉費、滞礙、滞留、滞銷、滞納等。
近義詞
停滞、阻滞、困頓、艱難、障礙。
反義詞
順暢、暢通、通達、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