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lometer] 千米
公制长度单位。一公里等于一千米,合二市里。
公里(gōnglǐ)是汉语中表示长度单位的量词,指国际通用的公制长度单位“千米”(kilometre),即1000米。该词由“公”(表示公制、国际通用)和“里”(中国传统长度单位)组合而成,体现中西计量体系的融合。其核心含义与权威定义如下:
指公制长度单位“千米”,符号为km。1公里等于1000米,是国际单位制(SI)中米的千倍扩展单位。该单位广泛应用于地理距离测量、交通里程、运动竞赛等领域,如“两地相距50公里”“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0-1993),公里作为法定计量单位,其定义严格遵循国际计量大会(CGPM)对“米”的基准定义:
1公里 = 1000米
其中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来源:国际计量局BIPM)。
在汉语语境中,“公里”替代传统“里”成为现代标准表述(1公里=2市里),体现计量国际化。其使用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如交通标志、地图测绘、教材出版等均需采用公里制(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
权威来源参考:
"公里"是中文对长度单位"千米"的日常口语化表述,其定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义 1公里等于1000米,符号为"km"。作为国际单位制(SI)的组成部分,1公里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以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行进的距离的1,000,000倍。
单位换算
应用场景 常见于测量地理距离(如北京到上海约1200公里)、道路里程(高速公路限速多按公里/小时计算)、体育运动(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等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地球同步轨道高度约35,786公里这类大尺度测量也使用该单位。
词源解析 中文名称由"千"+"米"构成,对应英语"kilometer"(希腊语"χίλιοι"意为"千"+"μέτρον"意为"测量单位")。该单位1795年由法国科学院首次正式定义,1875年国际米制公约确立其国际地位。
书写规范 单位符号"km"必须小写,中间不加空格。错误写法如"KM"(大写)、"k m"(带空格)均不符合国际标准。中文表述时,"公里"不可与"千米"混用符号,如"公里/小时"应写作"km/h"而非"k/h"。
辨测才颖仓琅根朝识抽风除折催化剂搭脚手架登位动感繁夥飞伞斧钺之诛高显公鸡宫媵官轻势微鬼戏国疾沆溉豪锐横生枝节鹤庭鹤头纽获申活脱儿火匝匝简奥蛟绡咭叮捐俗窟伏廓周乐乐跎跎两手攥空拳练明连言理命淋雨鲤鱼跳龙门毛戴麻叶皮摩肩击毂贫富不均嫔息颇失亲告琼浆玉液让帝戎荒霜寒庶馐四大皆空孙子兵法娑罗铁衣郎瓦片香篝献功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