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generate;debase]∶道德方面下落至可恥或可鄙的程度
英雄最後堕落為獨6*裁6*者
(2) [fall] ∶落下
發齒堕落
(1).脫落;掉落。《漢書·宣帝紀》:“朕惟耆老之人,髮齒堕落,血氣衰微。”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将軍長史孟府君傳》:“有風吹君帽堕落, 溫 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三國演義》第四九回:“箭到處,射斷 徐盛 船上篷索。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橫。”
(2).衰落;下降。《荀子·富國》:“徙壞堕落,必反無功。” 清 陳天華 《警世鐘》:“要瓜分 中國 ,豈容你預備!你預備一分,他的勢子增進一丈,我的國勢堕落十丈。” 徐遲 《牡丹》六:“盛極一時的漢劇藝術,僅在十五年内堕落到了這等程度!”
(3).佛教、道教指失道心而陷于惡道惡事。《法華經·譬喻品》:“或當堕落,為火所燒。”《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因你凡心不浄,中道有退悔之意,因此堕落,今生罰為貧儒。”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貧道不是凡人。乃奉 東華上仙 法旨,着我來指引你還歸正道,休得堕落。”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下:“人生不過數十年,清浄乃可長久,何必於紅塵中,自取堕落耶。”
(4).淪落;流落。 唐 南卓 《贈副戎》詩:“翺翔曾在玉京天,堕落 江 南路幾千。”《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我彼時一來認不得家裡;二來怕他那殺6*人手段;三來他説道,到家就做家主婆,豈知堕落在此,受這樣磨難。”
(5).陷入;落進。《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将軍之威已立矣,宜班師回州,遣人宣播威德,招使内附,不可深入其地,恐堕落詐謀之中。” 清 李漁 《奈何天·軟诓》:“無心堕落奸人彀,醉朦朧,一番僝僽。”
(6).指思想行為趨于下流。 明 唐順之 《答呂沃州》:“居鄉無朋友夾持,深懼堕落。” 曹禺 《日出》第一幕:“一個單身的女人,自己住在旅館裡,交些個不三不四的朋友。這種行為簡直是,放蕩、堕落。”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一個人政治上一後退,生活上也必然會腐化堕落。”
(7).荒廢,廢棄。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我則怕此人堕落了功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堕落漢語 快速查詢。
"堕落"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釋義及權威出處:
指人的思想、行為向消極或敗壞的方向發展,喪失原有的道德标準或精神追求。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思想、行為)往壞裡變;淪落;流落(多見于早期白話)"。
示例:他經不住誘惑,逐漸走向了堕落。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謂思想行為趨于下流"。
示例:貪圖享樂的生活最終導緻了他的堕落。
指衆生因無明煩惱而沉淪于輪回,失去覺悟本性。
《辭海》(第七版):
"佛教指失去覺悟,陷入惡道"。
示例:佛經中常警示世人莫因執念而堕落三惡道。
可表"衰落""破敗"或"流落漂泊"之意。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脫落;衰落;流落"。
示例:《荀子·富國》:"財物渾渾如泉源……堕落如流水",此處指自然流淌。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出版。ISBN 978-7-100-12450-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上海辭書出版社。
線上查閱入口(需訂閱)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ISBN 978-7-5326-5320-0
商務印書館,2014年。ISBN 978-7-100-10325-1
以上釋義綜合了語言學權威工具書的定義,涵蓋現代常用義、宗教文化義及古漢語用法,符合漢語詞義演變的客觀描述。
“堕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uò luò,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
道德敗壞與淪喪
指人的思想或行為從高尚、正直的狀态滑向低劣、邪惡,例如英雄堕落為獨裁者,或道德方面下落至可恥、可鄙的程度。
物理層面的脫落或衰落
早期用法中可指物體掉落(如“發齒堕落”),或事物地位、勢力的衰敗(如“國勢堕落”)。
精神與行為的消極傾向
表現為失去向善追求,屈服于本能欲望,如毫無底線地滿足私欲。
宗教與文化中的特殊意義
佛教、道教中指失去道心而陷入惡道;現代語境中也用于批評管理僵化、價值觀異化等現象(如“十大堕落文化”)。
“堕落”既可指具體事物衰落,更常用于批判道德滑坡或精神沉淪。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混淆早期用法與現代引申義。如需更詳細案例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搜狗百科)或(查字典)。
超邁撐抉持操當耳旁風刀頭燕尾典彜斷鶴繼凫遏豬方外之人放筯方竹楓林落照封執剛潔硌硌攻靡慣習黑紫紅女白婆環護禍菑降誕日姜文儁桀鞠人口氣困沒長萊服離疾流貶龍駒論考扪虱門資濔澷末臣磨砻浸灌拟斥磐辟瓶罍棋聖燒鍋燒馬申張士儒失悮四貉搜遺堂簾淘神塌翼天凝地閉庭午童卷頭座馱腳王荊公體吸哈惜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