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佛母的意思、佛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佛母的解釋

(1).佛教名詞。大乘佛教稱“般若”(意為“智慧”)為諸佛之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佛母品》:“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是諸佛母。” 前蜀 貫休 《賀雨上王使君》詩之二:“玄妙久聞談佛母,感通今日見神明。”原注:“公久與 東村 大願和尚 談般若。般若者,佛母也。”

(2). 釋迦牟尼 之母,即 摩耶 夫人。或稱佛之姨母 大愛道 。因 摩耶 夫人早逝, 釋 尊自幼為姨母所鞠育。參閱《大愛道般泥洹經》。

(3).佛從法生,故以法為佛母。《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佛以法為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佛母是佛教術語,包含多重文化意涵與宗教象征。根據《佛學大辭典》解釋,“佛母”既可指諸佛之母,亦可作為特定女性本尊或護法的尊稱,其核心概念圍繞“智慧本源”與“慈悲化身”展開。

從經典體系分析,《大般若經》中“般若佛母”被定義為諸佛之母,象征能生般若智慧的終極真理,《大智度論》以“諸佛之母,能生諸佛”闡釋其哲學内涵。藏傳佛教體系中,“佛母”常指度母(Tara),如《度母本源記》記載綠度母為觀世音菩薩悲淚所化,具二十一度母化身體系,代表救度衆生的母性力量。

密宗儀軌中,“佛母”具有特殊修法地位,《密宗道次第廣論》詳述空行母(Dakini)作為智慧佛母的修行次第,強調其作為能量載體的雙運特質。漢傳佛教語境下,《孔雀明王經》所述“孔雀佛母”則融合護法神與治病消災的世俗功能,敦煌莫高窟第76窟壁畫存有唐代孔雀明王佛母造像實證。

當代佛教研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刊載論文指出,“佛母”概念存在三重釋義維度:般若理體的人格化呈現、特定本尊的宗教位格、民間信仰中的女神形态,這一多重性反映了佛教哲學與民俗信仰的融合軌迹。

網絡擴展解釋

“佛母”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具有多重象征意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一、般若智慧(諸佛之母)

大乘佛教将“般若”(梵語Prajñā,意為“智慧”)視為佛母,認為智慧是諸佛産生的根源。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提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是諸佛母。”。這一概念強調智慧在成佛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如同母親孕育生命。


二、釋迦牟尼的母系親屬

  1. 生母摩耶夫人:佛陀的生母,因早逝未能親自撫養釋尊。
  2. 養母大愛道:佛陀的姨母,摩耶夫人去世後由其撫養釋尊成人。

三、佛法的象征

佛教經典《大方便佛報恩經》指出:“佛以法為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此處将“法”(佛法教義)拟人化為佛母,強調佛法對修行成佛的根本性作用。


四、密宗中的特殊形象

在密教中,佛母被具象化為護法神或智慧化身,例如:

  1. 一髻佛母:藏傳佛教護法,象征密咒護持,形象為青黑色單目,手持人皮。
  2. 光明佛母(摩利支天):具隱形法力,常與日天巡遊護世,形象多為三面多臂。
  3. 佛眼佛母:密教認為其能産生諸佛,與般若智慧合一。

補充說明

不同佛教流派對“佛母”的诠釋側重不同,需結合具體經典或修法體系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像圖拔了蘿蔔地皮寬包乘組備置超今絕古乘黃朱塵堀出閣盜玉竊鈎二輪泛白鋒巨諷一勸百附圖綱維個中珪璧詭服铧弓胡甯簡劇嶕嶢節法酒食徵逐開頂風船柯枝塊兒八毛枯澤老虎竈老喬民梁倚篾篁撓志匏甖普覃前款潛蟠輕獧青嵓齊優辁绋塞鴈沙坻上身勝任石崖受支配肆駡同胞共氣穨雲尾句尾聲武德霞骨賢姱笑傲風月宵濟諧合新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