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無完膚的意思、身無完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無完膚的解釋

(1).《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子 忠 與 艾 俱死” 裴松之 注引《世語》:“ 師纂 亦與 艾 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後以“身無完膚”指被打得遍體鱗傷。《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君不見 貫高 當時白 趙王 ,身無完膚猶自強。”《東周列國志》第九七回:“ 魏齊 親自下視,見 範雎 斷脅折齒,身無完膚。”

(2).比喻遭到攻擊或破壞後難以自存的局面。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台省·禦史大夫被論》:“ 吳 ( 吳時來 )自 姜 ( 姜士昌 )疏出,攻擊疊至,身無完膚,旋卒於伍,尋至奪諡。” 清 龔自珍 《與江子屏箋》:“ 漢 人有一種風氣,與經無與,而附於經,謬以 裨竈 、 梓慎 之言為經,因以汩陳五行、矯誣上帝為説經,《大易》《洪範》,身無完膚,雖 劉向 亦不免。” 梁啟超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并行》:“試觀今世各國雖以賢才處政府,未有不遭攻難以緻身無完膚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身無完膚”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

指身體被打得遍體鱗傷,沒有完好的皮膚。
出處:源自《三國志·魏書·鄧艾傳》裴松之注引《世語》的記載:“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例如《東周列國志》中描述範雎“身無完膚”,即強調其受刑後的慘狀。

二、比喻義

形容事物遭到猛烈攻擊或破壞後難以自存的局面。
用例:明代沈德符在《野獲編》中提到官員吳時來因被彈劾而“身無完膚”,最終失去官職;清代龔自珍則用此詞批判學術亂象,指經典被曲解得“身無完膚”。

常見用法

注意: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身無完膚

《身無完膚》這個詞是形容傷勢非常嚴重或全身上下都受傷的狀态,意為皮膚都沒有一塊完好的。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身、無、完、膚,總共有10個筆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一位叫做伯牙的琴師,他與子期交好,曾許下終身友誼的誓言。可是後來,子期為了官職而背棄了承諾。伯牙得知此事後,非常傷心,覺得自己的信任和友誼都被背叛了,于是斷絕了琴弦,遠離塵世,隱居在一座山上。他在山上蓬頭垢面,一直用石頭擦拭身體,以示自己對友誼的忠誠。他的身體因此遭到了嚴重的傷害,全身上下都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因此有了“身無完膚”這個形容。

繁體字“身無完膚”也是同樣的意思,隻是使用了繁體字的書寫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康熙字典》中收錄的“身無完膚”字的古代寫法是“身無完膚”,這是漢字的古體字。

例句:
1. 在戰場上,士兵們浴血奮戰,有些人已經身無完膚,但他們依然堅持戰鬥。
2. 這場事故非常嚴重,導緻很多人受傷,有些人甚至身無完膚。

組詞:身體、無情、完美、膚淺
近義詞:傷痕累累、遍體鱗傷、體無完膚
反義詞:完好無損、毫發未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