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杖擊;敲撲。《資治通鑒·梁簡文帝大寶元年》:“ 錢塘 褚冕 ,以 會理 故舊,捶掠千計,終無異言。”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權智》:“拽下械繫捶掠,極其苦楚。”《續資治通鑒·宋理宗景定元年》:“ 蒙古 命都元帥 耨埒 所過勿捶掠官吏。”
捶掠
指古代刑訊中捶打拷問的行為,屬複合詞,常見于法制史文獻。
一、字義分解
捶(chuí)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掠(lüè)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版)
二、複合詞釋義
“捶掠”指以棍棒擊打身體逼取口供的酷刑,屬古代司法審訊手段。
例:《史記·酷吏列傳》載“劾掠治,責服”,張守節正義注“捶掠,謂捶擊而笞掠之”。
來源:《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曆史語境
盛行于秦漢至明清,常見于獄訟記錄:
來源:《唐律疏議》(法律出版社,1999年校注本)
四、現代規範
當代法律嚴禁刑訊,《刑事訴訟法》第56條明令禁止“以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23修正版)
同義詞辨析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辭書與古籍)
注: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如中華經典古籍庫)查證
“捶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捶掠”指用棍棒等工具進行杖擊或敲打,常用于古代刑罰或暴力行為中。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的“捶掠千計”,即指通過反複杖擊逼供或懲罰。
詞義構成
曆史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籍,如: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刑罰或暴力場景,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需比喻性表達(如“打擊敵對勢力”),需結合上下文明确語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夢溪補筆談》等原始文獻來源。
岸然道貌百花齊放包粟迸灑草帚兒鈔撮傳賞次等村居待兔守株大有可為芳徑峯峻佛圖戶符拔拂拂嬌腐談高量購買動機國防文學還性漢臯佩恒旸花叢懷材挾冊漸恧巨星肯确刻石文聯踡臨門沒精塌彩敏辯娘母子偏格迫不及待遷吏佥士惬素乞兩青荷秋女萋翳繞梁鋭鋒入神似醉如癡守先待後守則書經邃室素木牀陶淵明鼍梁橐籥違舊無止境象化縣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