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承受禍患。 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是以分天下以厚樂,而已得與之同憂;饗天下以豐利,而我得與之共害。”
“共害”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òng hài,其核心含義在不同來源中略有差異,但主要圍繞以下兩方面展開:
共同承受禍患
這一解釋源自權威古籍及詞典(如漢典、晉代陸機《五等諸侯論》),強調多方共同承擔不利後果。例如,陸機在論述分封制時提到:“饗天下以豐利,而我得與之共害”,意指統治者與天下人共同面對禍患。
共同危害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擴展了詞義,指多個人或事物聯合對某一對象造成傷害。例如,描述多方合作導緻負面結果時使用。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不同詞典的釋義差異,可參考漢典或《五等諸侯論》相關分析。
《共害》指的是兩個或多個人、組織或團體因共同的行為或行動而遭受損害。這個詞常用于描述一種共同承擔責任或遭受不利後果的情況。
《共害》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共”字的“竹”部,右邊是“害”字的“宀”部。它的總筆畫數量為8。
《共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使用。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分别是“共”和“害”,意味着共同造成損害。
《共害》的繁體字為「共害」,字形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書寫方式稍有不同。
古代漢字寫法通常比較複雜,很多字形在演變中發生了一些變化。《共害》作為一個現代詞彙,它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1. 他們因為合謀詐騙而共害了許多人的財産。
2. 這場火災的起因是由于多家廠商共害防火措施的不力。
3. 政府調查發現,這兩個公司以不正當的競争手段共害了市場秩序。
1. 共同
2. 互害
3. 合害
4. 共同害人
1. 共同疾苦
2. 共同受害
3. 共同損失
4. 共同遭殃
1. 共享
2. 共赢
3. 共榮
4. 共同受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