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劾按的意思、劾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劾按的解釋

亦作“ 劾案 ”。審查核實罪狀。《後漢書·虞诩傳》:“尋 永平 、 章和 中,州郡以走卒錢給貸貧人,司空劾案,州及郡縣皆坐免黜。”《新唐書·文藝傳下·李華》:“宰相 楊國忠 支婭所在橫猾。 華 出使,劾按不橈,州縣肅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劾按,漢語複合詞,由“劾”與“按”兩個動詞組合而成,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司法監察行為,具有特定的法律與行政内涵。

一、字義解析

  1. 劾:本義為“揭發罪狀”,《說文解字》釋為“法有罪也”,指依照法律條文檢舉、彈劾違法行為。例如《漢書·楚元王傳》載“劾更生前為九卿,坐與望之、堪謀排車騎将軍”,此處“劾”即指依法彈劾。
  2. 按:原指“審查、查驗”,《玉篇》注“按,察也”,引申為對事件或人員的調查核實。如《新唐書·百官志》中“禦史台……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其中“糾正”過程即包含“按”的環節。

二、詞義整合

“劾按”連用,指代彈劾與審查并舉的監察程式,常見于古代司法體系。例如《宋史·職官志》記載監察禦史“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糾其謬誤,劾按百官”,表明其職能涵蓋彈劾與深入調查。

三、用法特征

  1. 對象:多針對官員渎職、貪腐等公權力相關行為。
  2. 程式:先“劾”(提出指控)後“按”(查證處置),體現古代監察制度的規範性。
  3. 文獻例證:《唐律疏議》中“諸監臨主司受財而枉法者……禦史劾按,具狀申奏”,顯示其法律程式屬性。

四、近義關聯

與“彈劾”“案驗”“糾察”等詞義相近,但“劾按”更強調“指控與查證并重”的完整性。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劾按”是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中的專用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1. 讀音:hé àn(部分文獻也寫作“劾案”)
  2. 詞義:指對罪狀進行審查、核實的行為。其中:
    • 劾:本意為檢舉、彈劾,引申為追究罪責;
    • 按:指查辦、審理,強調依據事實調查。

曆史用例

用法特點

該詞多用于正式文書或史書記載,強調對案件證據的嚴格核查,常見于官員彈劾、案件複審等場景,反映古代司法注重程式與證據的特點。

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劾按”已不常用,但可通過《漢典》《漢語辭海》等工具書查詢其曆史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合按驗百不知襃懲逼殺不枉不豫草坪側伫長江三峽工程刬棄稱意才出沒無常跐踦到頂跌跌铳铳二夥飛挽風嵐忿嫉浮石沈木瓜仁貴倨過腔河灣後齒胡溜簡微見谕嘉豔痎市鯨波鼉浪九洲四海冀望刊章靈峯栎社頱頢埋窆埋掩蔓生植物佞給龐厚抛聲調嗓起根由頭覃鬯曲盝撒丁島商度邵圃石龛時名素绠邃美桃李月鹈鴂閑雲野鶴西北大學西伯些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