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工部局的意思、工部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工部局的解釋

1840年鴉片戰争後, 英 、 美 、 日 等帝國主義在 上海 、 天津 等地租界設立的行政機關,是帝國主義執行殖民政策和奴役 中國 人民的工具。上海工部局成立于1854年。1943年 上海 、 天津 等地租界由日*********接收,工部局之名即不再存在。 魯迅 《僞自由書·頌蕭》:“我們其實是老練的,我們很知道 香港 總督的德政, 上海 工部局的章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工部局是近代中國通商口岸租界區内由外國僑民設立的市政管理機構,主要負責租界内的行政、警務、工務等事務。該機構名稱源于中國古代六部之一的“工部”,但其職能與古代工部不同,是列強在華行使治外法權的重要體現。

曆史背景

工部局最早于1854年成立于上海英租界(後并入上海公共租界),後擴展至天津、漢口等地的租界。其設立标志着外國勢力對中國租界區域的實際控制,是半殖民地社會的特殊産物。

主要職能

  1. 行政管理:負責租界内的稅收、戶籍登記及公共設施建設;
  2. 警務治安:設立巡捕房,管理租界治安與司法案件;
  3. 工務管理:規劃道路、橋梁、下水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4. 文化教育:部分工部局設立學校、醫院等文教機構。

組織結構

工部局通常由董事會領導,董事由租界内外國僑民選舉産生,下設工務處、警務處、衛生處等部門。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為例,其最高決策機構為納稅人會議,實際權力掌握在外國僑民手中。

影響與評價

工部局雖推動了中國近代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但其本質是殖民統治工具,長期剝奪中國居民的平等權利。1943年,隨着租界制度廢除,工部局退出曆史舞台。


參考來源:

  1. 《中國近代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年)
  2. 《上海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 《天津租界史》(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年)
  4. 《近代中國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科學出版社,2004年)
  5. 《租界與近代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網絡擴展解釋

工部局是清末列強在中國租界設立的行政管理機構,其名稱源于仿效清朝“工部”職能,但實際性質與職能存在顯著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性質

工部局(The Municipal Council)是外國侵略者在租界内設立的市政委員會,本質上是殖民政權機構。它通過行使行政權、司法權和稅收權,成為帝國主義執行殖民政策、控制租界的核心工具。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1854年7月11日,上海公共租界率先成立工部局,标志着中國近代租界行政體系的形成。
  2. 擴展:天津、漢口等後續開辟的租界均效仿上海模式,部分租界(如天津)還駐有外國軍隊。
  3. 終結:1943年,日僞政府接收上海、天津等地租界後,工部局正式廢除。

三、職能與權力

四、組織結構

以上海公共租界為例:

五、曆史評價

工部局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化的典型象征,其存在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盡管客觀上推動了部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但其本質是為外國勢力服務,加劇了中國人民的屈辱與壓迫。

如需進一步了解工部局的具體運作案例或地域差異,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曆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結半規赤炜窗格處警戳份兒忩忙大漸丢空斷紅獨卧獨行虎梵香發胄輻解福厘俯首就縛浮收勒索割臂之盟鬼瞰家海鹾邯鄲步黃韭荒愧回腰活套将慎藉姑劫擊進善黜惡汲深銡子蒟醬老丈人缧绁兩腳狐靈奧梨窩鸾鶴路塍茅棚迷湯内卦萁服慶施情隨事遷求哀群言堂生金省修十七八厮觑宋高宗堂堂一表天年不測童子雞危逼聞譽溫直小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