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蒟醬的意思、蒟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蒟醬的解釋

(1) [betel,betel pepper]∶蒌葉,也指用蒌葉的果實做的醬。亦稱“枸醬”

(2) [pan]∶即槟榔子的加工品,将槟榔子和一小片萊姆酸橙共同卷包在槟榔葉内,尤在印度及東印度供咀嚼用

詳細解釋

植物名。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蒟醬》:“蒟醬,蓽茇也。生於蕃國者,大而紫,謂之蓽茇;生於 番禺 者,小而青,謂之蒟焉。可以調食,故謂之醬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蒟醬》﹝集解﹞引 蘇恭 曰:“蒟醬生 巴 蜀 中,《蜀都賦》所謂流味於 番禺 者。蔓生,葉似王瓜而厚大光澤,味辛香,實似桑椹,而皮黑肉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蒟醬(拼音:jǔ jiàng)是一種具有多重含義的植物及加工品,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蒟醬指蒌葉或其果實制作的醬,具有辛辣味,常用于食用或調味。在不同語境中,也代指槟榔子的加工品,尤其在印度及東南亞地區,常與萊姆酸橙卷在槟榔葉中咀嚼。


二、植物特征

  1. 植物學屬性
    蒟醬為胡椒科常綠藤本植物,莖蔓生,葉片厚大呈橢圓形,花綠色,果實形似桑葚,成熟時青黑色。
  2. 分布與生長
    主要分布于中國雲南、廣東、廣西等地,生長于陰濕森林中。

三、用途與功效

  1. 食用價值
    果實可制醬,作為調味品或直接佐食,具有獨特辣味。
  2. 藥用功能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消痰止痛,主治心腹冷痛、嘔吐、蟲積及咳逆等症。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其可“破痰積,治牙痛”。

四、曆史與文化

蒟醬在古代是重要栽培植物,漢代《蜀都賦》提及“蒟醬流味于番禺”,說明其作為調味品的曆史悠久。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也詳細描述其形态與用途。


五、其他名稱與注意事項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學或藥用信息,可參考《本草綱目》或中醫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蒟醬的意思

“蒟醬”是一個地方方言詞彙,主要在中國湖南方言中使用,來表示豆瓣醬(一種傳統的中國調味品)。豆瓣醬是用豆豉和辣椒等食材制成的,味道鮮美,常用于川菜和湖南菜等地方菜系中。

蒟醬的部首和筆畫

“蒟醬”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草(艹)”和“酉”,分别表示“植物”和“酒”兩個意思。由于是湖南方言詞彙,因此沒有固定的部首和筆畫。

蒟醬的來源

“蒟醬”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定。一種說法是,蒟醬可以追溯到古代湖南的醬料制作傳統,可能是由于當地方言的變異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蒟醬是由當地人根據其味道特點起的名字。

蒟醬的繁體

蒟醬的繁體字“蒟醬”。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是“蒟醬”或者“蕉醬”。

蒟醬的例句

1. 媽媽用蒟醬炒出的炖豆腐真好吃!
2. 這家飯店的紅燒肉用的是湖南特産的蒟醬。

蒟醬的組詞

蒟醬的組詞有:“蒟醬炒肉”、“蒟醬炖雞”、“魚香蒟醬茄子”等。

蒟醬的近義詞

豆瓣醬、辣醬。

蒟醬的反義詞

不適用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