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首就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ǔ shǒu jiù fù(注音:ㄈㄨˇ ㄕㄡˇ ㄐㄧㄡˋ ㄈㄨˋ),其核心含義是“低下頭讓人捆綁,形容無法反抗或自願認罪”。
基本釋義
指在無力抵抗或主動放棄抵抗的情況下,順從地被制服或認罪。常用于描述戰敗、法律制裁等場景,如“經過激烈戰鬥,敵人最終俯首就縛”。
近義詞與反義詞
用法與示例
“我軍節節勝利,敵人隻好俯首就縛。”
“面對确鑿證據,嫌疑人最終俯首就縛。”
語境擴展
該成語不僅限于武力對抗,也可引申至道德、法律層面的屈服,例如自願接受懲罰或承認錯誤。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來源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
《俯首就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主動低頭屈服、言聽計從,沒有反抗精神。
《俯首就縛》的簡化字部首為亻(人),部首筆畫為2畫,總筆畫數為13畫。
《俯首就縛》這個成語的來源比較宏大,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道家經典《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數,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其中“去甚”一句即寓意着《俯首就縛》這個成語的含義。
繁體字為《俯首就縛》。
古時候《俯首就縛》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多次變化。其中最早的寫法為“俯首緻縛”或“俛首塈縛”,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寫法。
1. 他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隻能俯首就縛,屈服于老闆的要求。
2. 在面對困難時,不要輕易俯首就縛,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和解決。
俯首、就縛、屈服、言聽計從
計上心頭、言聽計從、百依百順
抗拒、頑抗、抵抗、反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