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缧绁的意思、缧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缧绁的解釋

[rope for trussing up prisoner; fetters; shackles] 捆綁犯人的黑繩索。借指監獄;囚禁

雖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論語·公冶長》

冤獄平反解缧绁,已死得生誣得雪。——陳基《烏夜啼引》

詳細解釋

亦作“ 縲絏 ”。 1.捆綁犯人的繩索。引申為牢獄。《論語·公冶長》:“子謂 公冶長 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史記·太史公自序》:“七年而 太史公 遭 李陵 之禍,幽於縲紲。” 唐 柳宗元 《上江陵嚴司空啟》:“伏惟憫憐孤賤,特賜撫存,則縲紲之辱,有望蠲除。” 明 無名氏 《精忠記·挂冠》:“ 嶽将軍 有這等功勞,不能封侯受爵,反受縲絏之苦。” 聶绀弩 《從沉從文筆下看魯迅》:“ 魯迅 幸而終其身未罹缧绁之憂,得保首領以沒,學習 魯迅 的人,卻不見得人人都有這種幸運的。”

(2).囚禁。《後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 蕭 樊 且猶縲紲, 信 越 終見葅戮,不其然乎!” 清 陳夢雷 《抒哀賦》:“誠返顧而諒直兮,雖縲絏其焉恥。”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此人無黨無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缧绁,殊莫明其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缧绁”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éi xi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2.字詞分解

3.用法與引申

4.相關成語

5.現代使用

總結來看,“缧绁”是一個具有濃厚曆史文化色彩的詞彙,既指具體的刑具,也象征失去自由的困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缧绁: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缧绁》(léi xi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縛緊捆紮。其拆分為“缧”和“绁”兩個部分,其中“缧”的部首為“缶”,筆畫數為12;“绁”的部首為“纟”,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

《缧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氓》中,描述了對囚犯的束縛和禁锢。“缧”一字的繁體寫法為“纍”,而“绁”一字的繁體寫法為“絏”。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缧绁》為例,其古時候的寫法為:“缧”為“纍”,“绁”為“卨”。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态。

例句

一、他的雙手被缧绁起來,無法自由行動。
二、困境讓他感覺自己被缧绁在無盡的苦海之中。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一、組詞:缧绁縛、缧绁束縛、缧绁禁锢。
二、近義詞:束縛、約束、捆綁。
三、反義詞:自由、解放、松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