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省修身。 宋 蘇舜欽 《詣匦疏》:“凡朝廷政教昏迷,下受其弊,積陰鬱不和之氣,上動於天,天於是為下變異以警戒之,使君人者回心省修,翻然向道,則6*民安而災息。”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省修漢語 快速查詢。
“省修”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省修(拼音:xǐng xiū)指“反省修身”,即通過自我反思來提升道德修養。該詞強調内在的自我審視與品德完善,常見于古典文獻或道德勸誡語境中。
字義拆分:
組合含義:兩字結合後,強調通過自我反思實現品德的修正與提升。
宋代蘇舜欽在《詣匦疏》中寫道:“使君人者回心省修,翻然向道”,意為統治者應通過反省修身回歸正道,以平息災禍、安定百姓。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
《省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謹慎修身,一個人要反省自己的行為,修正錯誤,做一個有品德、有修養的人。
《省修》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目”和“攵”,其中“目”是主部首,表示與目相關的事物;“攵”是附部首,表示與手、管轄相關的事物。
拆分後的筆畫為8畫。
《省修》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甫田之什·月出》中,原意指月亮升起,“灼灼其華,謂之月出,省修其輝。悠哉遊哉,民之造。”後來發展成成語,表示修身養性,反省自己的行為。
《省修》的繁體字為「省修」。
《省修》在古代有多種不同的寫法,例如:省休、省羞、省蘇等。漢字的寫法在曆史演變中經曆了很多變化,現代漢字寫法相對固定,而古時候的寫法則較為多樣。
他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虛心接受别人的意見,不斷省修自身,成為了一個有修養的人。
省心、修身、修養、修煉等。
謹慎、自省、修正。
放縱、自私、不修邊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