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币的意思、公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币的解釋

指國家鑄造的貨币。《管子·山國軌》:“然後調立環乘之币,田軌之有餘於其人食者,謹置公币焉。” 馬非百 新诠:“公币,《山至數篇》作‘公錢’,指封建國家自行鑄造之貨币,即 賈誼 所謂之法錢(《漢書·食貨志》)。”置公币,謂國家将貨币預付給馀糧戶作為訂購糧食的款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官府所有或官方使用的財物,尤其特指由公家府庫支出的錢币。以下從權威詞典與古籍角度分層闡釋:

一、核心釋義

  1. 官府財物

    指歸屬于國家或官府的貨币資産,區别于私人財産。此義項源自古代財政制度,強調其公有屬性。《周禮·天官·外府》明确記載:“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邦布,即公币也。”此處“邦布”即國家財庫的錢币。

  2. 官方支出的經費

    特指由公庫撥付用于公務開支的款項。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注解:“公币,謂公家之財。”表明其專用于政府事務的財政性質。

二、古籍用例佐證

三、現代語義延伸

在現代漢語中,“公币”一詞雖罕用,但在曆史文獻或制度研究中仍保留原義。偶見引申指公共資金或集體財産,強調其非私有屬性。例如:“挪用公币屬違法行為”中的“公币”即指公共財政資金。


權威參考來源: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孫诒讓《周禮正義》(清刻本)
  3.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公币”是一個古代經濟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定義

公币指國家鑄造的法定貨币,主要用于政府財政活動。這一概念在《管子》等古籍中多次出現,強調貨币的官方屬性。

2.曆史背景與用途

3.相關文獻解釋

4.現代關聯與使用

公币屬于曆史詞彙,現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經濟制度(如《管子》中的貨币理論)時仍有學術價值。需注意與“公帑”(政府公款)等近義詞區分。


公币是古代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币,主要用于財政調控,其概念反映了早期貨币經濟與政府治理的結合。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管子》原文或經濟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名冰雕并居伯翁布教財大氣粗蒼狗锸工獑胡懲警池台吹毛戳包兒單絞燈人兒跌逿反沖力共工挂靠璜渚讙舞晦昱護臘草甲庚戒脫雞毛官景澄極願盡歡絶後棵稈攔子馬亮胸淩厲利勢履義馬策西州茅山媚笑命世之才目達耳通睦劇匏樽霹靂車遷鼎椌楬榷醋确耗折減時機稅款説誓松明火谇诼筍乾天人三策髫穉晚母襲常諧緝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