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genuinely convinced] 衷心信服或佩服
(1).衷心信服。《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 宋 司馬光 《劉道原<十國紀年>序》:“坐聽其談,滾滾無窮,上下數千載間,細大之事如指掌,皆有稽據可驗,令人不覺心服。”《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 允礽 與其所屬恣行乖戾,無所不至,遣使邀截 蒙古 貢使,攘進禦之馬,緻 蒙古 俱不心服。”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二九:“三姑,你說這話,就叫我不能心服了。莫非要我扒心給你看嗎?”
(2).謂服心喪。即不着喪服而内心哀悼。《梁書·袁昂傳》:“昔 馬棱 與弟 毅 同居, 毅 亡, 棱 為心服三年。”
“心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内心真誠地信服或佩服,強調發自内心的認同而非表面順從。以下是詳細解釋:
總結來看,“心服”既可用于表達對他人能力的認可,也可指代特殊禮儀場景,其核心始終圍繞“内心真誠”這一特質。
心服指的是内心真心認同、感受到由衷的欽佩和敬服。當一個人對某個人或某種事物表示心服時,意味着他深信對方的價值和能力,甚至願意追隨和效法。
心服的拆分部首為心(xīn)和幾(jī)。
心的筆畫數為4,幾的筆畫數為3。
心服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詩經·召南·谷風》中的一句詩:“顯顯之心,文王是臣。”意思是明朗溫和的心意,能使人順從之心得到滿足。後來,心服逐漸演變為廣泛使用的詞語,代表着對人和事物的真誠敬服和認可。
心服的繁體字為「心伏」。
古時的心服寫法為「忄鳳」。
1. 他表現出色,我對他的能力非常心服。
2. 在面對困難時,隻有心服若願才能戰勝它。
1. 心甘情願 - 表示内心願意、樂意的意思。
2. 心悅誠服 - 指内心由衷地認同、順從的意思。
心折服、心佩服、心敬佩、心崇拜、心順服、心服從
心不服、心不認同、心不敬服、心抗拒、心不順服、心不服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