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在 江蘇省 句容縣 東南。原名 句曲山 。相傳有 漢 茅盈 與弟 衷 固 采藥修道于此,因改名 茅山 。《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止于 句容 之 句曲山 ,恒曰……昔 漢 有三 茅君 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 茅山 。”
“茅山”一詞的釋義可從地理、曆史、文化三方面綜合解析:
地理屬性
茅山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東南部,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古稱“句曲山”,因漢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采藥修道得名“茅山”,亦稱“三茅山”“良常山”。現分屬句容市與常州市金壇區,核心景區在句容境内。
道教地位
作為道教“上清派”發源地,茅山被譽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東晉楊羲、許谧在此創立上清派,南朝陶弘景隱居四十餘年完善教義,使之成為道教重要宗壇。山中有九峰、二十六洞等道教勝迹,華陽洞為代表性景觀。
現代價值
茅山兼具自然與人文景觀,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涵蓋抗日根據地舊址、森林公園等多元文化标籤。其名稱已從單純山名擴展為融合宗教、曆史、旅遊的綜合性文化符號。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典籍及現代資料,如需完整文獻可參考相關網頁來源。)
茅山是中國地名中常見的一個名稱,在道教中有特殊的意義。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茆(máo)和山(shān),具有三個筆畫。來源于茅山位于中國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境内的一座山峰,是江蘇省茅山道教的發源地。
在繁體字中,茅山的寫法為茅山。
古時候茅山的漢字寫法多變,例如:
茅山(古時候寫法)
茆山(古時候寫法)
在句子中,茅山可以用來構成以下例句:
根據茅山的意義,可以組成以下相關詞彙:
與茅山相關的近義詞有:
與茅山相關的反義詞有:
摒棄茅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