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口]
(2) [layman]∶外行;生手
你真老外
(3) [foreigner]∶稱外國人
(1).外,為傳統戲曲中的腳色行當。 明 清 以來,“外”逐漸成為專演老年男子的腳色,一般挂白滿須,所以又稱“老外”。《紅樓夢》第五八回:“老外 艾官 指給了 探春 。”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梨園以副末開場為領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謂之男腳色。”
(2).猶外行。不懂某行業務的人。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五章:“掌櫃!做買賣,你比我内行。認糧食,你是老外!”
“老外”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對外國人的俗稱
指來自其他國家的人,屬于中性稱呼,類似“老張”“老王”等口語化表達。例如:“這個老外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
形容外行或生手
表示某人對某領域不熟悉或缺乏經驗。例如:“他對編程一竅不通,真是個老外。”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滬江詞典或《負曝閑談》等來源。
《老外》是對于外國人的一種口語化稱呼,源自中國大陸地區的漢語口語。通常用來指稱不是中國人的人,特指外國人。這個詞通常帶有一種親切、友好、或者有時帶有一定的戲谑或幽默的語氣。
《老外》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肉字旁)和 白(白字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它有五個筆畫。
《老外》這個詞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的《詩品》一書中。當時人們使用“老外”來形容一位“久遠”的外國人,意指外國人有着豐富的人生閱曆和經驗。
在繁體漢字中,老外的寫法是「老外」。繁體中的「老」字是由「老人」和「老字旁」組成,表示一個人年齡較大。「外」字則表示與自己所在的範圍相對外的地方。
《老外》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因為漢字在演變過程中有一定的變動。在古代的漢字中,有些意思與現代有區别,但關于《老外》這個詞的具體古代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
以下是一些使用《老外》的例句:
1. 這個餐廳的服務員都是老外,全程用英語溝通。
2. 剛才在地鐵裡遇到了一個日本老外,我們進行了一次有趣的交流。
3. 我們公司有很多外派老外,他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
組詞:外國人、外籍人士。
近義詞:外人、外國友人。
反義詞:同胞、本地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