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傷筋動骨 ”。
(1).亦作“ 傷觔動骨 ”。謂身受重傷。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二折:“打的來傷觔動骨,更疼似懸頭刺股。”亦用以喻事物受到重大損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六章:“倘若如今破 南陽 ,殺 唐王 ,所獲糧饷不多,也不會使 崇祯 傷筋動骨,驚慌失惜,反而促使 崇祯 調兵遣将去防守 洛陽 。”
(2).比喻對事物整體作大改大動。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變舊成新》:“若欲于本傳之外,劈空添出一人,送 趙五娘 入京,與之隨身作伴,妥則妥矣,猶覺傷筋動骨,太涉更張。”
“傷筋動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字面、比喻義及實際應用三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該成語原指身體受到嚴重損傷,尤其是筋骨受傷。根據元朝關漢卿的《蝴蝶夢》第二折記載,其最早用于描述刑罰導緻的重傷:“打得來傷筋動骨,更疼似懸頭刺股”。現代語境中,既可用于醫學領域表示骨骼、肌腱或韌帶損傷(如骨折、肌肉拉傷等),也可引申為事物遭受根本性的破壞或重大影響(如經濟、計劃等)。
中醫與醫學視角
傳統中醫認為“傷筋動骨”涉及肌肉力線結構異常和骨骼錯位。例如,提到,肌肉長期錯誤受力會導緻“筋出槽”,進而影響骨骼位置(如椎間盤突出),而治療需通過手法“納筋回槽”恢複力線平衡。現代醫學則強調恢複周期,如所述“傷筋動骨一百天”,但實際愈合時間需結合損傷程度和個人體質綜合判斷。
用法與示例
注意事項
使用該成語時需注意:
“傷筋動骨”融合了傳統文化與醫學智慧,既是描述生理損傷的術語,也是隱喻重大變革或損害的生動表達。
傷筋動骨是一個成語,由“傷筋”和“動骨”兩個詞組合而成。它的意思是指受到嚴重的傷害,尤指骨骼和肌肉受到破壞或損傷。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傷”、“筋”、“動”和“骨”四個部分。其中“傷”是指受傷或損傷的意思,它的部首是手;“筋”是指人體内連接骨骼的彈性組織,它的部首是⺮;“動”是指運動、活動的意思,它的部首是⺌;“骨”是指人體内支撐和保護身體的堅硬組織,它的部首是骨。
《傷筋動骨》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隱公三十一年》:“凡傷筋動骨者,彼之罪也。”該篇章的意思是指受到這種傷害的人是他們自己的過錯。
根據繁體字的使用,成語“傷筋動骨”可以寫作“傷筋動骨”。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成語“傷筋動骨”可以寫成“傷筋動骨”。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在車禍中受到嚴重的傷筋動骨,需要進行長期的康複訓練。”
一些與“傷筋動骨”相關的組詞有:骨折、韌帶撕裂、肌肉拉傷。
與“傷筋動骨”近義的詞有:重傷、患殘、殘廢。
與“傷筋動骨”反義的詞有:未受傷、健康、完好。
【别人正在浏覽】